如何分析JUnit5中的ExtensionModel扩展模型

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分析了如何分析JUnit  5中的Extension Model扩展模型的相关知识点,内容详细易懂,操作细节合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如果感兴趣的话,不妨跟着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深入学习“如何分析JUnit  5中的Extension Model扩展模型”的知识吧。

隆化ssl适用于网站、小程序/APP、API接口等需要进行数据传输应用场景,ssl证书未来市场广阔!成为成都创新互联公司的ssl证书销售渠道,可以享受市场价格4-6折优惠!如果有意向欢迎电话联系或者加微信:18980820575(备注:SSL证书合作)期待与您的合作!

JUnit 4 的扩展模型

我们先来看看 JUnit 4 中是如何实现扩展的。在 JUnit 4  中实现扩展主要是通过两个,有时也互有重叠的扩展机制:运行器(Runners)和规则(Rules)。

运行器(Runners)

测试运行器负责管理诸多测试的生命周期,包括它们的实例化、setup/teardown 方法的调用、测试运行、异常处理、发送消息等。在 JUnit 4  提供的运行器实现中,它负责了这所有的事情。

在 JUnit 4 中,扩展 JUnit  的唯一方法是:创建一个新的运行器,然后使用它标记你新的测试类:@Runwith(MyRunner.class)。这样 JUnit  就会识别并使用它来运行测试,而不会使用其默认的实现。

这个方式很重,对于小定制小扩展来说很不方便。同时它有个很苛刻的限制:一个测试类只能用一个运行器来跑,这意味着你不能组合不同的运行器。也即是说,你不能同时享受到两个以上运行器提供的特性,比如说不能同时使用  Mockito 和 Spring 的运行器,等。

规则(Rules)

为了克服这个限制,JUnit 4.7 中引入了规则的概念,它是指测试类中特别的注解字段。 JUnit 4  会把测试方法(与一些其他的行为)包装一层传给规则。规则因此可以在测试代码执行前后插入,执行一些代码。很多时候在测试方法中也会直接调规则类上的方法。

这里有一个例子,展示的是 temporary folder (临时文件夹)规则:

public static class HasTempFolder {     @Rule     public TemporaryFolder folder= new TemporaryFolder();       @Test     public void testUsingTempFolder() throws IOException {         File createdFile= folder.newFile("myfile.txt");         File createdFolder= folder.newFolder("subfolder");         // ...     } }

因为 @Rule 注解的存在,JUnit 会先把测试方法 testUsingTempFolder 包装成一个可执行代码块,传给 folder  规则。这个规则的作用是执行时, 由 folder  创建一个临时目录,执行测试,测试完成后删除临时目录。因此,在测试内部可以放心地在临时目录下创建文件和文件夹。

当然还有其他的规则,比如允许你在 Swing 的事件分发线程中执行测试 的规则,负责连接和断开数据库的规则,以及让运行过久的测试直接超时的规则等。

规则特性其实已经是个很大的改进了,不过仍有局限,它只能在测试运行之前或之后定制操作。如果你想在此之外的时间点进行扩展,这个特性也无能为力了。

现状

总而言之,在 JUnit 4 中存在两种不同的扩展机制,两者均各有局限,并且功能还有重叠的部分。在 JUnit 4  下编写干净的扩展是很难的事。此外,即使你尝试组合两种不同的扩展方式,通常也不会一帆风顺,有时它可能根本不按照开发者期望的方式工作。

如何分析JUnit  5中的Extension Model扩展模型

JUnit 5 的扩展模型

Junit Lambda 项目成立伊始便有几点核心准则,其中一条便是“扩展点优于新特性”。这个准则其实也就是新版本 JUnit  中最重要的扩展机制了——并非唯一,但无疑是最重要之一。

扩展点

JUnit 5 扩展可以声明其主要关注的是测试生命周期的哪部分。JUnit 5  引擎在处理测试时,它会依次检查这些扩展点,并调用每个已注册的扩展。大体来说,这些扩展点出现次序如下:

  • 测试类实例 后处理

  • BeforeAll 回调

  • 测试及容器执行条件检查

  • BeforeEach 回调

  • 参数解析

  • 测试执行前

  • 测试执行后

  • 异常处理

  • AfterEach 回调

  • AfterAll 回调

(如果上面有你觉得不甚清晰或理解的点,请不用担心,我们接下来会挑其中的一些来讲解。)

每个扩展点都对应一个接口。接口方法会接受一些参数,一些扩展点所处生命周期的上下文信息。比如,被测实例与方法、测试的名称、参数、注解等信息。

一个扩展可以实现任意个以上的接口方法,引擎会在调用它们时传入相应的上下文信息作为参数。有了这些信息,扩展就可以放心地实现所需的功能了。

无状态

这里我们需要考虑一个重要的细节:引擎对扩展实例的初始化时间、实例的生存时间未作出任何规约和保证,因此,扩展必须是无状态的。如果一个扩展需要维持任何状态信息,那么它必须使用  JUnit 提供的一个仓库(store)来进行信息读取和写入。

这样做的原因有几个:

  • 扩展的初始化时机和方式对引擎是未知的(每个测试实例化一次?每个类实例化一次?还是每次运行实例化一次?)。

  • JUnit 不想额外维护和管理每个扩展创建的实例。

  • 如果扩展之间想要进行通信,那么无论如何 JUnit 都必须提供一个数据交互的机制。

应用扩展

创建完扩展后,接下来需要做的就仅仅是告诉 JUnit  它的存在。这可以通过在需要使用该扩展的测试类或测试方法上添加一个@ExtendWith(MyExtension.class) 简单实现。

其实,还有另一种更简明的方式。不过要理解那种方式,我们必须先看一下 JUnit 的扩展模型中还有哪些内容。

自定义注解

JUnit 5 的 API  大部分是基于注解的,而且引擎在检查注解时还做了些额外的工作:它不仅会查找字段、类、参数上应用的注解,还会注解上的注解。引擎会把找到的所有注解都应用到被注解元素上。注解另一个注解可以通过所谓的元注解做到,酷的是  Junit 提供的所有注解都说得上是元注解了。

它的意义在于,JUnit 5 中我们就能够创建并组合不同的注解了,并且它们具备组合多个注解特性的能力:

/**  * We define a custom annotation that:  * - stands in for '@Test' so that the method gets executed  * - has the tag "integration" so we can filter by that,  *   e.g. when running tests from the command line  */ @Target({ElementType.TYPE, ElementType.METHOD})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 @Test @Tag("integration") public @interface IntegrationTest { }

这个自定义的“集成测试”注解 @IntegrationTest 可以这样使用:

@IntegrationTest void runsWithCustomAnnotation() {     // this gets executed     // even though `@IntegrationTest` is not defined by JUnit }

进一步我们可以为扩展使用更简明的注解:

@Target({ ElementType.TYPE, ElementType.METHOD, ElementType.ANNOTATION_TYPE })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 @ExtendWith(ExternalDatabaseExtension.class) public @interface Database { }

现在我们可以直接使用 @Database  注解了,而不需要再声明测试应用了特定的扩展@ExtendWith(ExternalDatabaseExtension.class)。并且由于我们把注解类型  ElementType.ANNOTATION_TYPE 也添加到扩展支持的目标类型中去了,因此该注解也可以被我们或他人进一步的使用、组合。

例子

假设现在有个场景,我想量化一下测试运行花费的时间。首先,可以先创建一个我们想要的注解:

@Target({ TYPE, METHOD, ANNOTATION_TYPE })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 @ExtendWith(BenchmarkExtension.class) public @interface Benchmark { }

注解声明其应用了 BenchmarkExtension 扩展,这是我们接下来要实现的。TODOLIST 如下:

  • 计算所有测试类的运行时间,在所有测试执行前保存其起始时间

  • 计算每个测试方法的运行时间,在每个测试方法执行前保存其起始时间

  • 在每个测试方法执行完毕后,获取其结束时间,计算并输出该测试方法的运行时间

  • 在所有测试类执行完毕后,获取其结束时间,计算并输出所有测试的运行时间

  • 以上操作,仅对所有注解了 @BenchMark 的测试类或测试方法生效

最后一点需求可能不是一眼便能发现。如果一个方法并未注解 @Benchmark 注解,它有什么可能被我们的扩展处理?  一个语法上的原因是,如果一个扩展被应用到了一个类上,那么它默认也会应用到类中的所有方法上。因此,如果我们的需求是计算整个测试类的运行时间,但不需具体到类中每个单独方法的运行时间时,类中的测试方法就必须被手动排除。这点我们可以通过单独检查每个方法是否应用了注解来做到。

有趣的是,需求的前四点与扩展点中的其中四个是一一对应的:BeforeAll、BeforeTestExecution、AfterTestExecution  与 AfterAll。因此我们要做的任务便是实现这四个对应的接口。具体实现很简单,把上面说的翻译成代码即是:

public class BenchmarkExtension implements         BeforeAllExtensionPoint, BeforeTestExecutionCallback,         AfterTestExecutionCallback, AfterAllExtensionPoint {       private static final Namespace NAMESPACE =             Namespace.of("BenchmarkExtension");       @Override     public void beforeAll(ContainerExtensionContext context) {         if (!shouldBeBenchmarked(context))             return;           writeCurrentTime(context, LaunchTimeKey.CLASS);     }       @Override     public void beforeTestExecution(TestExtensionContext context) {         if (!shouldBeBenchmarked(context))             return;           writeCurrentTime(context, LaunchTimeKey.TEST);     }       @Override     public void afterTestExecution(TestExtensionContext context) {         if (!shouldBeBenchmarked(context))             return;           long launchTime = loadLaunchTime(context, LaunchTimeKey.TEST);         long runtime = currentTimeMillis() - launchTime;         print("Test", context.getDisplayName(), runtime);     }       @Override     public void afterAll(ContainerExtensionContext context) {         if (!shouldBeBenchmarked(context))             return;           long launchTime = loadLaunchTime(context, LaunchTimeKey.CLASS);         long runtime = currentTimeMillis() - launchTime;         print("Test container", context.getDisplayName(), runtime);     }       private static boolean shouldBeBenchmarked(ExtensionContext context) {         return context.getElement()                 .map(el -> el.isAnnotationPresent(Benchmark.class))                 .orElse(false);     }       private static void writeCurrentTime(             ExtensionContext context, LaunchTimeKey key) {         context.getStore(NAMESPACE).put(key, currentTimeMillis());     }       private static long loadLaunchTime(             ExtensionContext context, LaunchTimeKey key) {         return (Long) context.getStore(NAMESPACE).remove(key);     }       private static void print(             String unit, String displayName, long runtime) {         System.out.printf("%s '%s' took %d ms.%n", unit, displayName, runtime);     }       private enum LaunchTimeKey {         CLASS, TEST     } }  「译者:啊这代码让人心旷神怡。」

上面代码有几个地方值得留意。首先是 shouldBeBenchmarked 方法,它使用了 JUnit 的 API  来获取当前元素是否(被元)注解了@Benchmark 注解;其次, writeCurrentTime / loadLaunchTime 方法中使用了 Junit  提供的 store 以写入和读取运行时间。

关于“如何分析JUnit  5中的Extension Model扩展模型”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搜索创新互联以前的文章,希望能够帮助大家答疑解惑,请多多支持创新互联网站!


网站标题:如何分析JUnit5中的ExtensionModel扩展模型
本文URL:http://azwzsj.com/article/gogpe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