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神级命令,最常用的linux命令
ping 网 bytes=32 time=3ms TTL=225
bytes是字节,是指你向对方发送了一个32字节的数据包——32字节是ping命令默认的
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客户深入沟通,找到荔浦网站设计与荔浦网站推广的解决方案,凭借多年的经验,让设计与互联网技术结合,创造个性化、用户体验好的作品,建站类型包括:网站建设、成都网站建设、企业官网、英文网站、手机端网站、网站推广、申请域名、网络空间、企业邮箱。业务覆盖荔浦地区。
time是发送和返回所用的时间,越短说明网速越快,ms是毫秒
ttl值就麻烦了,
参看PING命令中TTL的具体含义
简单来说,TTL全程Time to Live,意思就是生存周期。
首先要说明ping命令是使用的网络层协议ICMP,所以TTL指的是一个网络层的网络数据包(package)的生存周期,这句话不懂的先回去复习OSI7层协议去。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有生存周期这个概念。
很显然,一个package从一台机器到另一台机器中间需要经过很长的路径,显然这个路径不是单一的,是很复杂的,并且很可能存在环路。如果一个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进入了环路,如果不终止它的话,它会一直循环下去,如果很多个数据包都这样循环的话,那对于网络来说这就是灾难了。所以需要在包中设置这样一个值,包在每经过一个节点,将这个值减1,反复这样操作,最终可能造成2个结果:包在这个值还为正数的时候到达了目的地,或者是在经过一定数量的节点后,这个值减为了0。前者代表完成了一次正常的传输,后者代表包可能选择了一条非常长的路径甚至是进入了环路,这显然不是我们期望的,所以在这个值为0的时候,网络设备将不会再传递这个包而是直接将他抛弃,并发送一个通知给包的源地址,说这个包已死。
其实TTL值这个东西本身并代表不了什么,对于使用者来说,关心的问题应该是包是否到达了目的地而不是经过了几个节点后到达。但是TTL值还是可以得到有意思的信息的。
每个操作系统对TTL值得定义都不同,这个值甚至可以通过修改某些系统的网络参数来修改,例如Win2000默认为128,通过注册表也可以修改。而Linux大多定义为64。不过一般来说,很少有人会去修改自己机器的这个值的,这就给了我们机会可以通过ping的回显TTL来大体判断一台机器是什么操作系统。
以我公司2台机器为例
看如下命令
D:Documents and Settingshxping 61.152.93.131
Pinging 61.152.93.131 with 32 bytes of data:
Reply from 61.152.93.131: bytes=32 time=21ms TTL=118
Reply from 61.152.93.131: bytes=32 time=19ms TTL=118
Reply from 61.152.93.131: bytes=32 time=18ms TTL=118
Reply from 61.152.93.131: bytes=32 time=22ms TTL=118
Ping statistics for 61.152.93.131:
Packets: Sent = 4, Received = 4, Lost = 0 (0% loss
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
Minimum = 18ms, Maximum = 22ms, Average = 20ms
D:Documents and Settingshxping 61.152.104.40
Pinging 61.152.104.40 with 32 bytes of data:
Reply from 61.152.104.40: bytes=32 time=28ms TTL=54
Reply from 61.152.104.40: bytes=32 time=18ms TTL=54
Reply from 61.152.104.40: bytes=32 time=18ms TTL=54
Reply from 61.152.104.40: bytes=32 time=13ms TTL=54
Ping statistics for 61.152.104.40:
Packets: Sent = 4, Received = 4, Lost = 0 (0% loss
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
Minimum = 13ms, Maximum = 28ms, Average = 19ms
第一台TTL为118,则基本可以判断这是一台Windows机器,从我的机器到这台机器经过了10个节点,因为128-118=10。而第二台应该是台Linux,理由一样64-54=10。
了解了上面的东西,可能有人会有一些疑问,例如以下:
1,不是说包可能走很多路径吗,为什么我看到的4个包TTL都是一样的,没有出现不同?
这是由于包经过的路径是经过了一些最优选择算法来定下来的,在网络拓扑稳定一段时间后,包的路由路径也会相对稳定在一个最短路径上。具体怎么算出来的要去研究路由算法了,不在讨论之列。
2,对于上面例子第二台机器,为什么不认为它是经过了74个节点的Windows机器?因为128-74=54。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引入另外一个很好的ICMP协议工具。不过首先要声明的是,一个包经过74个节点这个有些恐怖,这样的路径还是不用为好。
要介绍的这个工具是tracert(*nix下为traceroute),让我们来看对上面的第二台机器用这个命令的结果
D:Documents and Settingshxtracert 61.152.104.40
Tracing route to 61.152.104.40 over a maximum of 30 hops
1 13 ms 16 ms 9 ms 10.120.32.1
2 9 ms 9 ms 11 ms 219.233.244.105
3 12 ms 10 ms 10 ms 219.233.238.173
4 15 ms 15 ms 17 ms 219.233.238.13
5 14 ms 19 ms 19 ms 202.96.222.73
6 14 ms 17 ms 13 ms 202.96.222.121
7 14 ms 15 ms 14 ms 61.152.81.86
8 15 ms 14 ms 13 ms 61.152.87.162
9 16 ms 16 ms 28 ms 61.152.99.26
10 12 ms 13 ms 18 ms 61.152.99.94
11 14 ms 18 ms 16 ms 61.152.104.40
Trace complete.
从这个命令的结果能够看到从我的机器到服务器所走的路由,确实是11个节点(上面说10个好像是我犯了忘了算0的错误了,应该是64-54+1,嘿嘿),而不是128的TTL经过了70多个节点。
既然已经说到这里了,不妨顺便说说关于这两个ICMP命令的高级一点的东西。
首先是ping命令,其实ping有这样一个参数,可以无视操作系统默认TTL值而使用自己定义的值来发送ICMP Request包。
例如还是用那台Linux机器,用以下命令:
D:Documents and Settingshxping 61.152.104.40 -i 11
Pinging 61.152.104.40 with 32 bytes of data:
Reply from 61.152.104.40: bytes=32 time=10ms TTL=54
Reply from 61.152.104.40: bytes=32 time=13ms TTL=54
Reply from 61.152.104.40: bytes=32 time=10ms TTL=54
Reply from 61.152.104.40: bytes=32 time=13ms TTL=54
Ping statistics for 61.152.104.40:
Packets: Sent = 4, Received = 4, Lost = 0 (0% loss),
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
Minimum = 10ms, Maximum = 13ms, Average = 11ms
D:Documents and Settingshx
这个命令我们定义了发包的TTL为11,而前面我们知道,我到这台服务器是要经过11个节点的,所以这个输出和以前没什么不同。现在再用这个试试看:
D:Documents and Settingshxping 61.152.104.40 -i 10
Pinging 61.152.104.40 with 32 bytes of data:
Reply from 61.152.99.94: TTL expired in transit.
Reply from 61.152.99.94: TTL expired in transit.
Reply from 61.152.99.94: TTL expired in transit.
Reply from 61.152.99.94: TTL expired in transit.
Ping statistics for 61.152.104.40:
Packets: Sent = 4, Received = 4, Lost = 0 (0% loss),
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
Minimum = 0ms, Maximum = 0ms, Average = 0ms
D:Documents and Settingshx
可以看到,结果不一样了,我定义了TTL为10来发包,结果是TTL expired in transit.就是说在到达服务器之前这个包的生命周期就结束了。注意看这句话前面的ip,这个ip恰好是我们前面tracert结果到服务器之前的最后1个ip,包的TTL就是在这里减少到0了,根据我们前面的讨论,当TTL减为0时设备会丢弃包并发送一个TTL过期的ICMP反馈给源地址,这里的结果就是最好的证明。
通过这里再次又证明了从我机器到服务器是经过了11个节点而不是70多个,呵呵。
最后再巩固一下知识,有人可能觉得tracer这个命令很神奇,可以发现一个包所经过的路由路径。其实这个命令的原理就在我们上面的讨论中。
想象一下,如果我给目的服务器发送一个TTL为1的包,结果会怎样?
根据前面的讨论,在包港出发的第一个节点,TTL就会减少为0,这时这个节点就会回应TTL失效的反馈,这个回应包含了设备本身的ip地址,这样我们就得到了路由路径的第一个节点的地址。
因此,我们继续发送TTL=2的包,也就受到第二个节点的TTL失效回应
依次类推,我们一个一个的发现,当最终返回的结果不是TTL失效而是ICMP Response的时候,我们的tracert也就结束了,就是这么简单。
顺便补一句ping命令还有个-n的参数指定要发包的数量,指定了这个数字就会按照你的要求来发包了而不是默认的4个包。如果使用-t参数的话,命令会一直发包直到你强行中止它。
希望Linux大神帮帮我,关于DD-WRT固件破解锐捷以及mentohust的大师神级来吧
虽然我没用过你说那个什么锐捷加什么什么,但是要在LINUX下添加虚拟网卡可以这样做:
1. #ifconfig eth0:0 ip_address up(确认你有root权限)//eth0是指你现有的网卡,可先用ip a 查看有没有类似的,如果没有eth0,则可能是eth1,则命令应该顺应改为eth1:0.
2.若想使重启后有效,请修改配置文件(RED HAT系列:
# vim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0 //此命令输入后会进入vim编辑界面,如果提示vim未找到,请将vim换成vi,或可先#cp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0 ,然后再用vi那个命令,会弹出类似文字:
DEVICE="eth0" //将此处改为eth0:0 如果发现输入无反应,先按一下i,然后有方向键移动
BOOTPROTO="none"
MTU="1500"
NM_CONTROLLED="yes"
ONBOOT="yes"
IPADDR=192.168.6.11 //改为你要的ip
NETMASK=255.255.255.0 //网关
GATEWAY=192.168.6.2 //路由
DNS1=192.168.6.2 //DNS
//修改完成后请在英文输入法下按下: ,然后会在下面显示一个冒号提示符,然后输入wq,注意大小写和顺序,然后就会退出到shell,此时输入以下命令重启网络:
#/etc/init.d/network restart
然后输入# ip a,此时可以看到以后类似文字:
……
inet 192.168.6.10/24 brd 192.168.6.255 scope global eth1
inet 192.168.6.11/24 brd 192.168.6.255 scope global secondary eth1:0
……,这就说明这网卡已经有两IP了。
然后就是mentohost,然后pppoe,这你应该有教程。
如果是ubuntu的话,,再补充…………
linux运维之iptables的一些操作(参考大神的)
1.安装iptables管理命令
2.加载防火墙的内核模块
3.查看已加载的模块
4.启动防火墙
首先停止firewalld
开启iptables
1.查看防火墙规则
2.清除防火墙规则
3.添加防火墙规则
4.网络连接状态
5.删除某个规则
1.禁止某个端口访问
2.规则解释:
3.禁止除跳板机以外的IP访问
4.匹配端口范围
5. 匹配ICMP类型
6.一些操作
1、封掉10.0.0.7
2、让10.0.0.7和SSH客户端(10.0.0.1)服务器可以Ping,其它的不能Ping
3、封掉3306端口
1.从上往下依次匹配
2.一但匹配上,就不在往下匹配了
3.默认规则,默认的情况,默认规则是放行所有
-A INPUT -p tcp -m state --state NEW -m tcp --dport 22 -j ACCEPT
iptables A INPUT -p tcp -m state --dport 22 -j DROP
禁止一个数据包:
tcp协议
访问的端口是22
禁止源地址是10.0.0.7的主机访问22端口
禁止源地址是10.0.0.7的主机访问任何端口
禁止源地址是10.0.0.8的主机访问80端口
禁止除了10.0.0.7以外的地址访问80端口
2条规则冲突,会以谁先谁为准
禁止10.0.0.7访问22和80端口
禁止10.0.0.7访问22到100之间的所有端口
禁止所有主机ping
放行10.0.0.7可以ping
只允许10.0.0.7可以ping
等同于上一条,优化版,只要不是10.0.0.7就不允许ping
优先级:
匹配频次最高的条件放前面
求linux大神级高手
检查一下你的这个连接的配置信息,貌似是认证信息不对
或者你搞个linux的系统 ,用ssh -vvv IP 看看输出的信息
名称栏目:linux神级命令,最常用的linux命令
转载源于:http://azwzsj.com/article/dsgsed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