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蝗灾的技术是gis吗 防灾减灾

干旱监测图的绘制依赖什么技术

GIS。要持续监测该地区的旱情,干旱监测图的绘制依赖GIS技术。基本监测图是指在监测区内,按县级行政辖区、地(市)行政辖区范围以及其他特定区域分幅,标注有关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特征等要素的遥感影像图以及动态遥感监测图等。

成都创新互联是一家专业提供承留企业网站建设,专注与网站设计制作、成都网站设计、H5高端网站建设、小程序制作等业务。10年已为承留众多企业、政府机构等服务。创新互联专业网站建设公司优惠进行中。

实时监测和预报水稻病虫害灾情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什么?

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定位和导航是GPS的主要功能;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是一种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与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它能显示数据的空间分布,并具有强大的空间查询、分析、模拟、统计和预测等功能。利用卫星监测和获取地表影像资料,属于遥感的主要功能。而气象局获取卫星云图是使用了遥感技术,而对卫星云图的图像处理和分析等是应用了地理信息技术系统。监测并快速获取地面事物的影像资料,是遥感技术的主要功能,而预报和处理图文信息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蝗虫肆虐印度:扒一扒中国历史上的蝗灾防治

在作物生长过程中,病虫害会对其产量和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降低经济效益。掌握病虫害的征兆和发生特点,尽早发现并采取方法进行治理,在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减少因病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方面尤为重要。 当印度棉花收获季遇上蝗虫 我最近跟印度「 ”杠上了”,没错,这期又是关于印度的内容! 印度最近出大事了,大批蝗虫横扫印度西北部,对当地的粮食、棉花、豆类、花生、蓖麻等作物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印度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高度紧张,启动了多重紧急预案控制虫害,并宣称目前已经控制了蝗虫的传播。 (今天主角就是图中这位) 但这很有可能只是为了稳定当地农民而做出的表态。事实上,这场蝗灾并不是最近才刚刚出现的,它早在今年2月份就已经在红海西岸的非洲出现,一路跨过山和大海,如今抵达了南亚次大陆,沿途国家都没有能力完全控制住害虫。 印度的蝗灾9月开始主要出现在该国西北部的拉贾斯坦邦。这是一个边境邦,其西部插入印巴边境的塔尔沙漠,气候炎热干旱,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大邦。 (印度发生蝗灾的主要区域) 但蝗虫对所在地的食物种类并不算挑剔,即使是在沙漠环境中,它们依然能够依靠啃食稀疏的沙漠植物维生,坚持到下一个目的地。而拉贾斯坦邦核心区的农业条件,对蝗虫们来说已经非常满意了。人能吃的粮食和蔬菜它们很喜欢,人不能吃的棉花茎秆它们也不拒绝。 而那时候正是印度棉花临近收获的季节,农民一年的血汗很轻松就被蝗虫席卷一空了。 中国人为治理蝗灾曾经跑断腿 对于蝗虫,相信中国人并不陌生。 在从春秋战国至清末的两千六百年间,中国历代王朝共发生蝗灾五百三十八次,等于平均每五年就有一次蝗灾。在那个「 ”以农为本”且科技落后里,这样铺天盖地的破坏景象,就是国家百姓的锥心灾难! 所以,但凡靠谱的中国古代王朝,对于这桩灾难,也是从来不敢怠慢,两千多年里,无数仁人志士更是开动脑筋,代代研发治蝗办法。下面几个办法,比较出名。 办法1:人工扑打法 这种起源春秋战国时期的方法,是历史最为悠的灭蝗方法。以《捕蝗要法》的记载,这种方法,主要是由乡民们用竹竿撑起八尺长的白布,以顺风的方向三面围追,把蝗虫驱赶到一处后,再集中力量扑打。这种方法虽说耗费体力,却工具简单方法简便,且适合大批乡民集体作战。因此两千年来,在中国农村十分普及。 办法2:篝火诱杀法 火烧蝗虫,《诗经》里就有「 ”秉被蟊贼,以付炎火”的呐喊。到了唐朝时,这种「 ”火烧蝗虫”的操作,也终于成熟起来。 以《捕蝗图册》和《治蝗全法》里记载,要想「 ”火烧蝗虫”,就要在天黑时点燃篝火,而且篝火之外,还要在蝗虫密集的地区分路设灯,用密切配合的灯光,把大批蝗虫吸引而来。然后被火烧到的蝗虫,就会失去飞行能力。大批百姓趁机捕杀。 办法3:据虫除卵法 在农业科技井喷的宋代,防灾意识也深入人心:与其在大灾时累死累活灭蝗,不如提前斩草除根。趁着冬天的机会,把蝗虫的虫卵滋生地端掉。因此,就有了「 ”据虫除卵法”。 以《宋史》的记载,宋代的农民们,就常在冬天寻找蝗虫滋生地。《治蝗全法》也总结了宋代以来「 ”据虫除卵”的经验:凡是蝗虫虫卵滋生的地方,地上都常有无数像蜂巢一样的小孔,必须果断挖土铲除。明清年间,人们更开发出了原始「 ”农药”,比如「 ”百步草浓汁”和「 ”陈醋混合液”,专用灭杀虫卵。 但这种找虫卵的办法,以北宋沈括等名臣的叫苦说,简直就是累断腿。有时累死累活刨虫卵,第二年蝗灾还是汹涌而来。 治个蝗虫跑断腿,这还行!? 相对印度的「 ”稳定人心治蝗法”和中国古人的「 ”跑断腿治蝗法”。在现代社会,各种科技手段成为治理预防蝗灾等病虫害的主要方法。 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高光谱遥感技术在农业中获得广泛使用,因其实时、准确等优点成为病虫害早期预警和病情控制的有效方法,逐渐成为农业遥感应用的主要前沿技术手段之一。 (珈和制图:农业灾害遥感监测) 高光谱遥感,通常其光谱具有低于10 nm的波谱宽度,其扫描系统可以同时获取几百乃至上千的光谱波段,所获取的数据能够形成一条完整而连续的光谱曲线,在极具成本效益的情况下取得很高的分辨率,以准确获取农作物病虫害信息,在尚未对作物造成严重危害前,为生产决策者采取预防措施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也为农业政策实施提供科学支持。 使用高光谱遥感技术能够得到三维的数据信息,即空间信息、辐射信息和光谱维信息。相比于常规遥感技术,光谱维信息能够将常规遥感技术中的相应光谱波段再次细分,以探测作物叶片的生化组分(如叶绿素、氮含量、水含量等)信息和物理参数(如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冠层结构等)信息,为其精确反演提供可能。与正常作物高光谱曲线相比,感染了病虫害作物的高光谱曲线会发生改变,尤其是在可见光波段和近红外波段之间。 以光谱维为例,红边是绿色植被区别于其他地物最明显的光谱特征,其参数包括:红边位置、红边面积、红边反射率等,蓝边、黄边的情况类似。当作物感染病虫害发生生物量降低、色素量减少等生理化参数变化时,红边会向短波方向移动,称为「 ”蓝移”,反之,红边「 ”红移”。 (珈和制图:农业灾害监测) 较之传统病虫害的监测技术而言,高光谱遥感不仅实时、准确,还具有多重优势: (1) 高光谱遥感技术应用中,对敏感波段的选择这一特性可以为监测所使用特定传感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辅助信息和理论保障。 (2) 遥感技术的使用可以扩大所需数据的来源,极大地提高获取数据的速度和质量。 (3) 遥感、GIS和GPS等技术组合,可以在对作物本身状况进行分析的同时为管理者提供及时、准确的决策信息。 在作物生长过程中,病虫害会对其产量和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降低经济效益。掌握病虫害的征兆和发生特点,尽早发现并采取方法进行治理,在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减少因病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方面尤为重要。对于蝗灾这类大面积爆发的病虫害,准确率高、及时性强且成本低廉的病虫害监测方法尤为重要。

怎么治理蝗虫

蝗虫隶属于昆虫纲、直翅目、蝗亚目、蝗总科。世界蝗虫种类有12000种以上,对农、林、草业可造成危害的约300多种;我国已知1000种以上,有害的约60多种[1],在广阔的农区、牧区及部分林区均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危害。蝗灾是我国农牧业生产上的重要灾害,也是世界性的严重虫灾。

在“改治并举,根除蝗害”的治蝗方针指导下,综合采用生态治蝗、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蝗灾治理措施,我国的蝗虫测报、防治和飞蝗发生基地的改造取得了极其显著的成绩[2]。本文就我国蝗灾治理的主要措施加以综述和讨论,以期对治理蝗灾起到启示作用。

1 生态治理

生态治理针对东亚飞蝗的不同蝗区(滨湖蝗区、沿海蝗区、河泛蝗区、内涝蝗区、草原蝗区)结构和功能的特点,提出相应的生态学控制技术,如农业结构调整、水位调控、天敌保护利用、合理放牧、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是长期控制蝗灾的有效途径[2]。

1.1 农业结构调整

提高复种指数,避免和减少撂荒现象。因地制宜,合理规化农、林、渔等产业。在滩地种植芦苇、黄花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在蝗虫重灾区种莲藕、养鱼等。充分利用蝗区自然条件,大面积种植大豆、牧草、西瓜、油菜等飞蝗厌食作物,并对农作物实行轮作、间作、套作,减少蝗虫食料,抑制蝗虫的发生[3]。

1.2 水位调控

低洼内涝及滨湖、河泛等类型蝗区的改造,首先应从兴修水利入手,旱、涝、蝗综合治理。在水利工程设计方面,要注意排灌两方面的问题,要求大雨不成涝灾,无雨不怕旱。在治理主要河流的同时,要抓紧时机,兴建或恢复农田排灌设施,做好山、水、田、农、林、路的综合治理[4]。

1.3 植树造林

在蝗虫发生基地大搞植树造林,使其密集成荫,绿化堤岸、道路,改变蝗区的小气候,减少飞蝗产卵繁殖的适生场所。这样既绿化了环境,又减少了蝗虫发生数量[5];同时,植树造林还有利于鸟类的栖息,提高蝗虫天敌存量和控制蝗虫种群。

1.4 提高蝗区植物多样性和覆盖度

蝗区植物的多样性会延长蝗虫寻找食物的时间,植物的高覆盖度可减少蝗虫产卵的场所,这些措施都会有效地减少蝗虫的发生。同时,提高植被覆盖度和植物多样性还能提高一些蝗虫天敌的数量。

1.5 加强牧区管理和草原建设

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综合措施,增加草原生态的生物多样性,改变蝗虫发生的适宜环境,改变生态小气候,从而控制草原蝗虫。

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种可持续控制蝗灾的新途径,包括微生物农药(如绿僵菌、微孢子虫、痘病毒)、植物源农药(如天然除虫菊酯)、昆虫信息素(如蝗虫聚集素)等[6]。

2.1 蝗虫致病微生物及其利用

2.1.1 蝗虫微孢子虫 国内研究较早且较成功的蝗虫致病微生物是蝗虫微孢子虫。蝗虫微孢子虫具有较广的寄主范围,已知蝗总科90多种蝗虫均易感染。

运用蝗虫微孢子虫防治草原蝗虫的成本可比化学杀虫剂降低1/3~1/2,且操作简便(喷雾、撒饵均可),在草原蝗虫种群中可长期流行和传播[7]。此外,蝗虫微孢子虫还可与卡死克等特异性杀虫剂协调应用或混配使用,实现了速效与长效、化防与生防协调治蝗的目的[8]。

2.1.2 蝗虫致病真菌 在所有的病原微生物中真菌可能在蝗虫种群自然调控中起主要作用,真菌在经过引进后可广泛流行从而大量杀死害虫种群[9]。常用的蝗虫病原真菌包括丝孢类的白僵菌、黄绿绿僵菌、小团孢属以及结合菌类的蝗噬虫霉等[10],在这些致病真菌中,使用半知菌类孢子作为真菌杀虫剂具有快捷、有效的前景。

2.1.3 蝗虫痘病毒 蝗虫痘病毒于1966年在国外首次从黑血蝗体内分离得到,1981年黄传贤等在国内新疆西伯利亚蝗体内首次发现蝗虫痘病毒,并命名为西伯利亚蝗痘病毒。此后国内又相继发现亚洲小车蝗痘病毒、意大利蝗痘病毒等5种蝗虫痘病毒[11]。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蝗虫痘病毒制剂也是控制蝗虫危害的有效手段之一。

2.1.4 蝗虫致病细菌 用苏云金杆菌亚种感染青海、四川草地的优势种蝗虫的试验结果表明Bt7可用于草地蝗虫的防治[12]。此外,自黄脊竹蝗体内分离得到的一种类产碱假单孢菌[13]以及在棉蝗体内发现的蜡状芽孢杆菌也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2.1.5 蝗虫致病线虫 寄生蝗虫的线虫主要属于铁线虫科和雨线虫科[14]。另外,索科索属线虫寄生蝗虫可使蝗虫表现出行动迟钝、腹部异常膨大、食量减少或不取食等病症。由于受索线虫的侵染,北美洲东部蝗虫的种群一直被控制在很低的水平下[15]。

2.2 蝗虫天敌动物及其利用

对蝗虫有抑制作用的天敌大约有8大类70余种,包括菌类、线虫、螨类、昆虫类、蜘蛛类、两栖类、爬行类和鸟类[16]。 其中昆虫类、菌类、鸟类等已被作为生物防治手段加以研究利用。

2.2.1 天敌昆虫 蝗虫的天敌昆虫在减少静态蝗虫群集和群集种群的增长速度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蜂虻科、丽蝇科、皮金龟科、食虫虻科、步甲科、拟步甲科、麻蝇科和缘腹细蜂科等天敌昆虫在治蝗中具有较大的潜力[17]。

2.2.2 鸟类 许多鸟类如粉红椋鸟(俗称“铁甲兵”)、灰椋鸟、喜鹊、灰喜鹊、百灵鸟、乌鸦、池鹭、小白鹭等都是捕食蝗虫的能手。用鸟类灭蝗虽然不如化学治蝗效率高,但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且能有益于蝗灾的可持续治理。

2.2.3 禽类 蝗虫富含蛋白质,是鸡、鸭等家禽及其它一些动物的好饲料。近年来,一些地方采用牧鸡灭蝗,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2.4 寄生螨 红蝗螨、三角真绒螨、拟蛛赤螨、格氏灰足跗线螨等均可寄生在蝗蝻和成虫体表。除此之外,格氏灰足跗线螨非常喜食蝗卵,还有一些红螨类的其它种类寄生在不同蝗虫的卵囊内[14]。

2.2.5 其它天敌动物 除以上这些外,蛙、蛇、蜥蜴、蚂蚁、蜘蛛等都是可以很好保护利用的蝗虫天敌。

3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蝗虫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在蝗虫大暴发时采取的主要应急方法,其灭蝗率高达90%以上。化学农药治蝗具有经济、简便、快速、高效、效果较稳定等特点,特别是应用飞机喷洒农药,速度快、效率高,对于大面积、高密度猖獗发生的蝗虫是必不可少的手段。近年来,山东省植保总站研究利用GPS卫星定位系统和GIS地理信息系统进行东亚飞蝗的蝗情侦查、预测预报和包括飞机喷药导航在内的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显著。

化学防治要注意轮换用药,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施用有机氯(DDT、六六六等)杀虫剂,有效地控制了蝗虫发生,同时也使蝗虫对其产生了抗(耐)药性。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以后,防治蝗虫多用有机磷农药,这类药毒性强、残效期短、副作用大、污染环境、对人畜有害,还杀伤了大量天敌,破坏了生态平衡,同时,易使蝗虫产生抗(耐)药性,其后代难以防治。研制对害虫毒性强、效率高,而对人畜无害的新型环保型农药,是治蝗技术上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

4 机械防治

在蝗虫无害化治理技术中,以风动吸捕的方法创造了草原蝗虫吸捕机,它依靠拖拉机背负的风机机构产生负压气流,再利用蝗虫的一些生物学特性,如蝗虫遇到干扰后即迅速跳跃、飞翔的特性,再加上利用声、像等技术,在行走中实现对草地蝗虫的吸捕,获得作业效率为 20~ 25 hm2/h、捕蝗率大于 80%、收捕纯度大于 95%的技术指标,还可以将收集的蝗虫进一步加工,制成风味食品、入药或加工成动物饲料。该机防治效果与化学防治接近,但防治成本仅为化学防治的一半,且对其它有益昆虫杀伤力小,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18]。

5 农业防治

在蝗虫产卵后对土地进行深耕翻土,既可将蝗卵深埋于地下,使其无法孵化出土,也可进行浅耕翻土,将产于地表的蝗卵翻出,因暴露而不能孵化或被其它天敌捕食。在古代,我国还采用对种子进行特殊处理、适时播种等方式驱避蝗虫[19]。

荒滩收草割柴外运也可同时将天敌带出,对天敌的存量影响很大,因此,可实行9月上旬一次集中收草,并集中在上午10时至下午15时天敌活动旺盛时间内突击外运。此外,雨季洼地积水对蜘蛛、蚂蚁等蝗虫天敌损失也很大,应注意及时排水。

6 人工防治

人工防治是最古老、最直接的治蝗方法,在古代多采用,现在已很少采用。

6.1 打封存锁 蝗虫为迁移性害虫,可在农田边打封存锁进行统一联防[16]。

6.2 人工捕杀 虫口密度不大时,可组织人工撒网捕杀,变害为宝,饲喂禽类或制成动物性饲料[16]。

6.3 掘沟法 在大道上挖沟垒坎儿,驱赶蝗虫到沟内杀死,主要用于治理蝗蝻[16]。

6.4 篝火诱杀 利用蝗虫的趋光性来诱其投火,在无月光的夜晚采用效果更好[19]。

6.5 掘除蝗卵 根据蝗虫的生物学习性,找到蝗虫产卵之处,“即掘出,以水煮之,或以火烧之”[19]。

6.6 色、声驱蝗 色彩驱蝗,即借用衣物、旗帜的鲜艳色彩(甚至动感)来驱蝗;声响驱蝗,主要利用铜器、火器发出的强烈声波来恐吓飞蝗[19]。

7 现代生物技术在蝗虫治理中的应用

现代生物技术的兴起也为蝗虫治理开辟了新的道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7.1 遗传防治

随着现代遗传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外许多学者已经开始了将遗传不育技术应用于防蝗治蝗的研究工作。利用先进的遗传信息技术改变雄性蝗虫的遗传基因,然后将其放回到蝗灾发生区,与雌性蝗虫交配,产生不育的后代,达到治理蝗虫的目的[20]。

7.2 性信息素防治

生物科学工作者通过对蝗虫的生物学、生理学、信息传递等特性的研究,已经基本掌握了蝗虫信息传递媒介物质的化学特性及分子结构,现在已能人工合成蝗虫性信息素,通过人工合成的蝗虫性信息素吸引异性蝗虫,然后再结合机械或农药集中进行捕杀,以达到经济、快速、高效的目的。这一技术正处于不断地完善之中[20]。

8 治理蝗灾的展望

治蝗工作任重而道远,尽管近些年来我国治蝗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完善,作者认为今后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

8.1 树立科学的治蝗观念和策略

随着治蝗工作的深入,很多蝗区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影响蝗灾的很多因素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当前的蝗灾形势,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从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观念出发,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有效、经济、环保的原则,重新思考我们的治蝗策略。

8.2 大力提升治蝗技术

蝗灾的综合治理并不是将几种防治措施简单叠加,而是要利用蝗虫不同种类、各个生长期的不同生物学特性,因地、因时制宜,合理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生态的方法,将各种防治措施交替、交叉、混合使用,将化学防治与生态防治、生物防治相结合,并逐渐加大生物防治和生态防治的比例。同时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加快防蝗治蝗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提高治蝗技术含量,把蝗虫的综合治理技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

8.3 不断完善蝗虫监测技术

科学、及时、到位的监测是治理蝗灾的基础。在测报方法上,应积极发展和改善监测预警技术水平,将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技术集成引入到防治决策的整体系统中,使信息能够快速、准确地传递。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以下方面的研究:(1)深入开展遥感图像特征与蝗虫生境特征关系的分析;(2)加强GIS技术在蝗虫及其灾害监测中应用的研究;(3)开展蝗灾图像处理技术研究。

8.4 开展经济治蝗,将蝗虫治理和利用相结合

蝗虫在造成危害的同时,其自身也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具有食用、药用、饲用等价值。所谓经济治蝗工程就是把治蝗作为一项商品经济活动,使参与治蝗者获得经济效益,将治理蝗灾与蝗虫资源开发相结合,必将取得显著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同时,以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为出发点,政府支持,企业参与,民众行动,合理利用这些生物资源,在节省国家治蝗资金,获得较好治理效果的同时,还维护了蝗区的生态平衡,而且蝗区人民得到了经济实惠,企业也受益,从而使蝗虫的治理工作进入一个良性循环阶段。


网页标题:监测蝗灾的技术是gis吗 防灾减灾
文章网址:http://azwzsj.com/article/dojsjg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