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与勘查技术与工程 gis与测绘学

★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有哪些专业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

10年的汝南网站建设经验,针对设计、前端、开发、售后、文案、推广等六对一服务,响应快,48小时及时工作处理。全网整合营销推广的优势是能够根据用户设备显示端的尺寸不同,自动调整汝南建站的显示方式,使网站能够适用不同显示终端,在浏览器中调整网站的宽度,无论在任何一种浏览器上浏览网站,都能展现优雅布局与设计,从而大程度地提升浏览体验。创新互联建站从事“汝南网站设计”,“汝南网站推广”以来,每个客户项目都认真落实执行。

本专业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基础牢、实践和动手能力强、专业面宽、素质高、富有开拓创新精神,能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工程勘查、地质环境评价与防治、地质工程设计、岩土工程设计、施工与监理等复合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范围:以基础工程勘查、水文工程地质勘查、地质环境与自然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和保护为主要业务范围。学生毕业时可获得以下知识和技能:奠定地球科学理论基础,掌握水工环勘查技术的基本理论、工作方法和技能;熟练掌握外语、计算机应用技能;掌握地质勘查技术、现代地球探测技术和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具有地质勘查和研究的综合能力以及设计、施工和管理能力;熟悉勘查技术与工程的有关规范、法规和政策,有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环境的能力。

就业领域:各类矿业企业、科研设计院所、高校的相关学术领域;交通、水利、电力、建筑、环保等行业。

测绘工程专业

本专业是中澳2+2双向培养试点专业,入选2+2双向培养的学生毕业时可同时获得昆明理工大学和澳大利亚纽卡索大学的学士学位。

本专业培养具有地面测量、空间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以及地图编制等方面知识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范围:本专业以地球表面及空间信息的合理采集、科学处理及表示为其主要业务范围。学生毕业时将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数学基础理论与应用;2)各种工程控制网的优化设计、施测及数据处理的理论与方法;3)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数字化测绘;4)工程建筑物的施工放样、变形观测及数据处理;5)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与RS(遥感)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6)地籍测量与管理等土地信息学知识;7)工程测量生产管理及工程建设基本知识;8)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就业领域: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工业企业、信息管理等部门从事测绘及相关信息工程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工作,也可以在政府部门、教学单位从事相关工作。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及资源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土地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测量、制图、计算机等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范围:学生毕业时将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掌握现代资源学、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土地管理、土地法规的基础知识;2)受到土地调查、土地测绘、土地评价、土地规划设计、土地信息技术等基本技能训练;3)熟悉国家土地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4)具备土地综合管理的基本能力;5)在校期间完成注册土地估价师的基本训练;6)了解土地利用与管理的发展动态,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就业领域: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从事土地开发、规划、整治、勘测、地籍管理、估价、管理等工作;建筑、冶金、国防、化工、能源等工矿部门从事土地勘测、规划、开发复垦、征迁预算等工作。政府部门、教学科研和设计部门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教学、科研和设计工作。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具有地理信息科学研究、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技能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范围:学生毕业时将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掌握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和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3)了解相邻专业如测绘工程、地理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等的一般原理和方法;4)了解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知识产权、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有关政策和法规;5)了解地理信息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状况;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就业领域: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信息中心等单位从事管理、教学、科研及开发工作,可在城市、电力、建筑、资源、环境、交通、土地、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工作。

安全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安全科学基础知识、解决安全问题的基本技能,具备矿山、冶金、化工等行业的安全工程技术基础和安全管理知识,掌握多种事故预防手段,能有效预防事故、进行事故后损失控制的综合型高级专业人才。

业务范围:毕业时获得的专业技能主要有:冶金、矿山、机电、建设工程等安全方面的检测、设计、评价、研究、管理。能应用相关安全基础理论、应用技术和管理手段解决安全工程技术及管理问题。

就业领域:可从事企事业单位、行政职能部门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职业健康安全评价;安全管理体系规划与设计;安全科学理论及应用技术的研究;安全教育、培训与咨询等工作。

采矿工程专业

(省级重点建设专业、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金属和非金属矿床开采基础理论和现代科技知识,能从事矿床开采设计、施工、生产管理和科学研究,并能从事岩土工程领域技术与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范围:根据矿床的地质条件进行矿山开采设计、规划,合理选择开采系统参数、工艺及设备。有效地组织、管理矿山和岩土工程领域的生产,安全、经济、高效地开采有用矿物。

就业领域:学生毕业时,可获得以下知识与技能:金属、非金属矿床开采理论、方法,从事矿区开发规划、矿山设计、科学研究、生产技术管理。就业领域:设计院、研究院、矿业公司。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

(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省级重点建设专业)

本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云南省重点学科。现有教工37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9人,博士生导师7人,拥有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高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已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积极推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国内师资力量最强的专业教学科研团队之一。除本科培养外,还设有硕士点、博士点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实行优秀学生学士、硕士、博士连读制。

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物理化学和化工基础,掌握矿物加工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从事矿物加工、化学工程、化学及生物选矿、湿法冶金、环境保护和计算机应用等领域的科研、教学、设计生产与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毕业生可就职于相关研究院、设计院、大专院校和大型厂矿联合企业等单位。2015年全部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并享有学校专门的奖励政策。

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

冶金工程专业

(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省级重点建设专业)

冶金工程专业是学校办学实力最强、办学水平最高、办学特色最突出的专业之一。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省级学术创新团队3个,校级创新团队10个,国家级实验研究平台3个,省部级实验研究平台10个,国际合作研究室3个。拥有有色金属冶金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冶金工程省级重点一级学科1个,省院省校共建重点学科1个;建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冶金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各1个,下设有色金属冶金、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等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并有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形成了从学士到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目标:按照“重基础、宽口径、复合型、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格健全、个性突出、基础宽厚、视野开阔、发展潜力大、创新意识强、综合素质优秀,了解现代冶金和材料学科发展,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要求,掌握现代冶金工程相关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善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从事冶金及相关领域的生产、管理及经营、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的工程技术型或科学技术型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范围:本专业毕业生可以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有: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人文社会科学和经济管理科学基础以及外语综合应用能力;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制图、机械、电工与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黑色和有色金属冶金过程的基础理论和生产工艺知识;具有黑色和有色金属冶金生产组织、技术经济、企业管理、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和工业设计的初步能力;具有分析解决本专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以及进行科学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初步能力;了解本专业和相关学科的科技发展动态。

就业领域:各类冶金企业的工程技术、科研、设计、生产管理、技术经济管理岗位,科研设计院所、高等学校的相关专业领域,以及材料、化工、环保、机械、军工等行业所属的相近专业性质岗位。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省级重点建设专业、云南省特色专业)

本专业设有热能动力和水电站动力两个主要方向;拥有1个自主设置工学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工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4个工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1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领域;一个校级本科教学团队;拥有省部共建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冶金节能减排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工业节能与能源新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能源效率中心等科研机构作为专业发展的学科支撑。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能源转换与利用和热力环境保护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适应和创新能力,较高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高级人才,以满足社会对该能源动力学科领域的科研、设计、教学、工程技术、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需求。毕业学生具备宽广的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热学、力学、电学、机械、自动控制、系统工程等宽厚理论基础、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与自动控制技术方面的知识。

业务范围:按照专业培养计划,从二年级上学期开始分两个专业方向分别进行培养。热能动力方向主要掌握热能与动力测试技术、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燃烧污染与环境、动力机械设计、热力发电厂、热工自动控制、传热传质数值计算、流体机械等知识,利用工程热物理理论解决各种工业工艺过程与自然过程中有关热的问题是此专业方向重要课题。水电动力方向掌握水轮机、水轮机安装检修与运行、水力机组辅助设备、水轮机调节、现代控制理论、发电厂自动化、电机学、发电厂电气设备、继电保护原理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水电厂计算机监控和水电厂现代测试技术方面的知识。

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在能源转化利用、节能减排等方面具备宽厚的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能满足社会在能源转换、热能动力、水电动力及热工过程自动化等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科学研究、生产运行及能源管理等方面的人才需要。

就业领域: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涵盖行业广泛,毕业生就业形势好,社会需求量大。毕业生能在电力、冶金、化工、水利水电、建筑材料及设备、制冷空调、环境保护、汽车、医药、信息技术等部门从事能源动力工程及自动化和相关方面的研究、教学、开发、策划、管理和营销等工作。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本科专业,旨在为新能源产业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学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依托冶金节能减排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高等学校工业节能与能源新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能源效率中心、云南省生物柴油制备与检测技术研发中心、云南省硅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硅材料国际合作研究室设立。拥有1个自主设置工学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工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4个工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1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领域;一个校级本科教学团队。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热学、力学、机械、能源科学、系统工程等宽厚理论基础,掌握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与地热能等新能源专业知识,从事清洁能源生产、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能源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发、工程设计、优化运行与生产管理,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人才。

业务范围:系统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新能源设备、能源转换与利用工艺的基本原理,及其研发、设计、制造和试验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掌握对新能源开发、转换与利用工艺和设备进行检测和控制的原理及方法;具备对新能源问题进行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和经济评价的基本能力。

就业领域:毕业生能在能源、建筑、交通、材料、电子、环保等行业从事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品研发与生产、工程设计与施工,以及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省级重点建设专业、云南省特色专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是学校传统优势专业之一,源于1958年昆明工学院机械系的铸造工艺及设备专业,1998年以大机械类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招生,2010年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招生。设有铸造、焊接、模具设计与制造、表面工程四个方向。在耐磨材料、有色金属深加工、装备制造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专业以稀贵及有色金属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云南省先进成形制造工程研究中心等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为依托,现有专任教师25名,教授13人(博导8人),副教授10人,其中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6人。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先后与英、美、德、日、韩等十多个国家和国内清华大学、中南大学、北京钢铁研究院、宁波材料所、广州有色院等20多个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交流。本专业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每年择优向美国、德国和国内相关高校选派本科交换生。近5年本科生就业率均超过95%,50%以上毕业生就业于国有大中型企业。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有色金属材料、装备制造、冶金、汽车、化工等重点支柱产业需要,具备机械工程、材料科学、自动控制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掌握坚实的材料成型技术原理、成型工艺及装备设计、成型过程自动控制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先进材料成型加工技术和装备发展趋势,能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程设计、技术与产品开发、生产与经营管理等一线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领域: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相关领域的生产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科学研究、新产品与新工艺开发、产品营销等方面工作。主要涉及装备制造、冶金、机械、汽车、矿山、有色金属、新材料、航空航天等行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省级重点建设专业、云南省特色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起始于1962年昆明工学院开设的金属材料热处理与轧钢专业,现设有金属材料、金属压力加工、粉体与粉末冶金、无机非金属材料四个专业方向。本专业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有21位教授和1个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2012年获云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014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已连续3年与中南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开展本科生交流培养,优秀学生可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至美国犹他大学等进行交流学习;拥有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新材料制备与加工重点实验室、云南省稀贵金属先进材料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和省部级大型科研与教学支撑平台,承担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本科生可参与项目研究,提高动手能力,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获得免试推荐研究生的资格。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淀,本专业已成为高水平学者和杰出工程师及企业家的摇篮。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系统,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适应现代经济和行业发展的工程技术、研究和管理人才,能在金属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及相关行业的新材料开发、材料制备、加工成型、结构与性能分析检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艺与设备设计、技术开发与改造、教育教学、生产管理、产品营销与贸易等工作。

就业领域:本专业毕业生既可在有色金属、钢铁、水泥、玻璃、陶瓷、新能源材料、光电材料、碳素材料、粉体材料等行业和企业就业,也可在上述材料相关的航空航天、汽车工业、机械制造、建筑工程、电子信息等相关行业及企业就业。

功能材料专业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

功能材料专业2010年第一批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置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也是云南省首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本专业拥有博士后流动站及一级学科博士点;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专任教师承担的各级别科学研究课题,涉及光电子功能材料、太阳能光伏材料、功能陶瓷材料、氧化物薄膜材料、金属功能材料、能源电池材料、生物材料等多个材料新兴领域,本科生可通过参与先进功能材料项目研究,了解材料前沿研究领域,培养材料研究开发实践能力,并争取免试推荐研究生的资格。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具备坚实的功能材料物理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全面掌握功能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加工和相关器件制备、应用、开发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及相互关系,具有创新能力和工程意识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与研究人才。

就业领域:本专业毕业生可在电子信息、新能源材料、太阳能光伏材料、功能陶瓷、半导体照明材料、金属功能材料、光电子功能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及相关科研院所、传统材料科学与工程企业的先进材料研发部门从事新型功能材料组成、合成、加工、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规律科学研究、功能材料的制备/改性/加工成型/器件设计制造、材料质量控制、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研究开发的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以及相关专业师资和研究生生源。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是一涉及材料学、矿物学、物理光学、工艺美术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该专业是全国唯一一个依托材料学科设置的本科专业。2002年招收本科生,2013年招收“珠宝首饰材料及加工”方向硕士研究生。

专业教师中具有国家注册珠宝检验师资格证书(CGC)2人,英国珠宝协会鉴定师(FGA)1人,云南省玉雕大师1人。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坚实珠宝玉石、贵金属及首饰用材料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国际珠宝发展趋势;接受珠宝首饰鉴定研究、玉器造型艺术设计、市场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训练;较全面掌握宝玉石地质矿产资源、宝石鉴定、珠宝首饰评估、首饰款式设计与加工工艺、珠宝玉石文化鉴赏等技能知识;具备从事珠宝玉石鉴定、首饰设计加工、玉器造型工艺、商贸营销管理等方面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就业领域:可在国家与省级珠宝首饰检验鉴定机构、 珠宝首饰加工企业、商贸公司、旅游部门和大中专学校等单位,从事宝石材料的鉴定,设计、加工、贸易营销、市场评估和管理及相关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自动化专业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云南省特色专业)

物联网工程专业

软件工程专业

通信工程专业

信息工程专业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建筑类

(含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三个专业)

建筑学专业

城乡规划专业

(云南省特色专业)

风景园林专业

建筑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专业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

(通过全国高等学校专业教育评估)

工程力学专业

(省级重点建设专业、云南省特色专业)

工程管理专业

工程造价专业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水利类

(含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两个专业)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工程专业

环境科学专业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

交通工程学院

交通工程专业

交通工程专业分为道路交通及城市轨道交通两个培养方向。

1、道路交通方向

车辆工程专业

交通运输专业

物流工程专业

交通运输类(国际班)

轻化工程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能源化学工程专业

云南省食品安全研究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工程专业

(云南省特色专业)

制药工程专业

(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现代农业工程学院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

农业电气化专业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

园林专业

理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应用化学专业

电子信息类

(含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英语专业

翻译专业

艺术与传媒学院

艺术类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环境设计专业

● 室内艺术设计方向

● 景观艺术设计方向

产品设计专业

绘画专业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非艺术类

工业设计专业

新闻传播学类

(含传播学、编辑出版学、广告学三个专业)

传播学专业

编辑出版学专业

广告学专业

法学院

法学专业

管理与经济学院

会计学专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云南省首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

市场营销专业

工商管理专业

金融学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国际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含经贸方向和教育方向)

交通运输类(国际班)

临床医学专业

质量管理工程专业

国防生

勘查技术方法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0.3.1 古代的勘查技术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从一开始就和岩石、土壤、矿产、盐和水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息息相关。人类历史上的旧石器时代、新石器(包括粘土烧制的陶器的使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的划分就是按照人类对矿产品的开发利用水平(生产力发展的标志)确定的。在各种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勘查技术与工程也就逐渐形成了。

我国是一个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文明古国,勘查技术的发展具有很长的历史。公元前180年成书的《管子·地数篇》明确记载着:“山有赭者,其下有铁;上有铅者,其下有银;上有丹砂者,其下有金;上有慈石者,其下有铜金,此山之见荣者也。”它不仅揭示了矿床学上金、汞共生,铁、铜、金共生,铅、银共生的事实与规律,而且还为现代地球化学勘查采用指示矿物(指示元素)找矿提供了启蒙思想。我国西晋时期张华所著《博物志》中,有“积艾草三年后,烧,津液下流成铅锡,已有试验”的记述,实际上就是现代生物地球化学找矿的原始思路与方法(朱训《地质科学与地矿事业》,1997)。

至于找地下水和取盐的钻掘技术则发展更早,成就更加辉煌。早在我国夏代就有“伯益作井”之说。到了北宋,为从地下采卤制盐,四川遂宁卓筒井的打井深度已达3000 m,发展出了一整套钻井工程、工艺及相关技术,并在自贡、遂宁,五通桥等地广为使用,世代相袭,至今仍保留着几十口这样的井。该项采盐钻井技术,被誉为“现代石油钻井之父”,“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中国矿业》·四川卷,1998)。

我国的战国时期已能利用天然磁铁磨制指南针,并产生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的罗盘。这是人类对岩石磁性和地球磁场的早期认识和具体应用。后来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一世的医生(威廉·吉尔伯特)通过对罗盘指向北方的进一步研究,得出了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而又非规则的磁体的结论。这一结论在某种程度上又启发了牛顿思考树上的苹果为什么要落地?他认为,一定是物体与物体之间有引力,最后产生了他著名的重力理论(A.E.Mussett等,2000)。地球磁场和重力场理论的建立,奠定了现代地球物理重、磁勘探的基础。我国东汉时期著名学者张衡在公元132年发明了地震仪——候风地动仪,这是我国学者对地震、地震灾害的认识和地震观测技术发展的杰出贡献。图0-4是候风地动仪的外形和利用惯性原理使其中的倒立摆向着地震波传播方向摆动引发该方向龙嘴的小球吐出的原理图。

0.3.2 近代勘查技术

近代勘查技术是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开始发展起来的。1888年,匈牙利学者 Baron Roland Von Eötvös发明了扭秤(torsion balance);1900年在欧洲开始用扭秤进行地质构造图的绘制;1922年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发现了盐丘构造的重力异常,并于1926 年首次用地球物理扭秤法发现了盐丘构造中的石油。

图0-4 候风地动仪及原理图

地震勘探方法是从地震波的理论研究、天然地震研究和声波等研究中发展起来的。1905年,L.P.Garret建议用地震折射波法寻找盐丘构造。1912年发生了英国的泰坦尼克号轮船在大西洋与水下冰山相撞沉没的惨痛事件之后,R.A.Fessenden立即着手水下冰山的探测研究,于是产生了水下声波探测法,并获得了美国专利。该专利于1917年发布,是世界上用地震波进行勘探的首项专利。更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地震勘探方法是德国学者Mintrop提出的,他于1914年发明了机械地震仪,以该仪器为基础,他在1919年申报了德国专利,名为“确定岩石构造的方法”。该专利于1926年发布,阐述了机械波可用人工爆炸产生震源,用地震仪器接收,通过分析各种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深度,走时和距离能够确定地层的厚度、密度以及地层构造的走向和倾角等等(R.E.谢里夫,1995),这几乎涉及到了现代地震勘探所有的重要内容。

1879年,R.萨伦教授出版了他的著作《用磁法找铁矿》,随后在瑞典成功制造了萨伦-堤伯格磁力仪和汤姆森-萨伦磁力仪,并形成了确定地下磁性岩脉埋藏深度、走向和倾角的实用方法(W.M.Telford等,1990)。

电法勘探亦有较长的发展历史,1815年,R.福克斯发现某些矿物具有自极化特性,并预言可利用这一效应寻找某些矿产。过了约100年相应的仪器才制造出来,1913年,C.施伦伯格采用这种仪器发现了硫化物矿床,此后他还发明了有实际勘探价值的电阻率法和等位线法(M.B.多布林,1976)。

在研究地壳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结构的同时,人们对其化学成分亦十分重视,并对元素和元素的丰度进行了长期的研究。1889年,美国学者F.W.克拉克发表了《化学元素相对丰度》的著名论文,开创了现代地球化学研究的先河,目前人们通常把地壳中元素的丰度称为克拉克值。

0.3.3 现代勘查技术及发展趋势

现代勘探技术方法的形成与发展,在西方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我国则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开始的。

按勘查技术的进步和应用领域的变化可将现代勘查技术的发展以上世纪80年代为界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在20世纪40~80年代是勘查技术快速发展和成熟的时期,应用领域以矿产勘查为中心。第二个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是应用领域不断变化和扩大的时期。

在以找矿为中心的第一个时期,勘查技术主要分为油气勘查技术和固体矿产勘查技术两种。

油气勘查技术的典型代表是地震勘探和井下地球物理,通过它们的发展可了解整个油气勘查技术的发展进程和概貌,地震勘探的发展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上世纪40~50年代),地震仪器采用电子管元件,以光学照相的方式获取以专用相纸为介质的地震记录,用人工进行资料的整理、处理和解释,很多的大油田,包括我国大庆油田的发现,最初都是用这种仪器和技术方法发现的。这类设备的主要缺点是笨重,机动性差,资料不能重新处理,记录动态范围小(20 dB,只能识别10倍大小的振幅差别),资料处理效率低。

第二阶段(上世纪50~70年代),地震仪器采用晶体管器件,以磁头录制的方式获取用磁带作介质的地震记录。这种记录可以反复回放处理,在处理中可使用模拟电子计算机处理,也可通过模数(A/D)转换后用数字计算机处理,记录的动态范围提高了1个数量级(40 dB,可识别相差100倍大小的信号)。磁带仪器的出现,使至今仍在有效使用的反射地震多次覆盖水平叠加技术得以应用与发展,大大提高了地震勘探的能力与效果。

第三阶段(上世纪70~80年代),以数字磁带记录、数字电子计算机处理,超多道(千道以上)、高覆盖观测,大动态范围(100 dB以上,可识别强弱相差10万倍以上的信号)为特点。这推动了数字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先进国家用于地震资料处理的电子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之快,性能之优越,存储量之大与军事、气象部门是并驾齐驱的,或者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除地震勘探之外,为油气勘查服务的其他技术方法也有快速的发展,重力测量已不再使用笨重的扭秤,代之而来的是精度高、轻便的重力仪。它能在水下、井下和空中(航空重力)测量。地面重力测量精度可达微伽级,这样的高精度测量在其他方面亦很有用处,例如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阿波罗-17登月飞船到达月球时所使用的月球-4号重力仪与勘查工作中所用的高精度重力仪出自同一公司的同一设计者(LaCoste),其精度就是微伽级的。实验目的是想把月球作为参照质量,在地球和月球上同时进行重力测量以证实爱因斯坦关于存在重力波的预言。可惜因为一些小的设计错误,这项实验未能成功,重力仪的精度和高分辨率是十分肯定的。

这一时期的油气钻井技术工艺也发展很快,出现了深度7000 m以上的超深井、斜井、水平井和同一井位多方向钻进的丛式井,以及把钻头作为震源的随钻地震技术等等。

在固体矿产勘查和其他方面的应用中,勘查仪器设备和方法向着轻便化、数字化、高精度和高效率的方向发展。20世纪50~60年代先后出现了航空核子磁力仪和更高精度的光泵型铯、铷蒸气磁力仪。航空磁测速度快、效率高,便于大面积测量,容易从事地面难以进入地区:沙漠、高山、极地和海洋等的勘查工作,对铁矿的勘查和含油气盆地基底的描绘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时期与航空磁测相媲美的还出现了遥感、航空摄影、卫星定位、航空电磁法、航空γ、航空重力等空中勘查方法和地面与井下的各种放射性、地球化学、电法、探地雷达等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仪器,整体上提高了矿产勘查技术水平,全面增强了勘查功能,扩大了找矿效果。

从20世纪80年代起到现在是现代勘查技术工程发展的第二个时期,这个时期的方法和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勘查技术的发展趋势。其显著特点是在勘查技术继续发展的同时,其活动领域从找矿为中心扩大到既继续为资源、能源的勘查服务,又为生态环境建设、城镇建设和大型工程建设服务。活动领域的转变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首先,人们逐步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人类在开发利用大自然,享受用高科技创造的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给大自然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环境问题引起世界各国重视,环境地球物理和环境地球化学等新的勘查技术工程的学科分支逐步调整自己的位置与方向。

第二,大型工程的建设速度和规模不断扩大,这包括公路、铁路、地铁、机场、矿山、管道、水坝、大厦、核电站、码头的建设等等,这些设施的质量和安全及其相应的环境保护,成为人们空前关注的问题。因此,工程地球物理这个较老的学科也受到了特别的重视,环境工程地球化学新学科在20世纪90年代也开始出现。

环境工程地球化学是利用地球化学作用改善环境的科学技术,主要任务有防止污染,改善岩石和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改善水的质量。

第三,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为城镇建设服务的城市地球物理、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和寻找地下水的水资源勘查技术的市场需求迅速扩大。

由应用领域不同而出现的上述新的勘查技术方法仍由图0-2和图0-3的中部所示的那些方法组合而成,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仍应参考表0-1。该表主要是根据技术方法的性能确定的,实际应用中还应注意利用性能价格比来选择适当的方法,比值高的应当优先选择。各种方法在做同一工作的经济成本是有差别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勘查技术有以下的主要发展趋势。

充分利用和发挥信息、网络和计算机的作用,使勘查技术在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解释和显示等方面更加现代化。巨型并行计算机、海量存储器、网络数据的高速传输与通讯,各种解释工作站和三维可视化显示将普遍使用。

勘查技术工程将按照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继续提高自身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地球是一个复杂的巨大系统,目前只能用理想的、简单的数学物理模型去描述它,以这种理想化的模型为基础结合勘查技术工作者在地表或上空观测的有限数据去反演或解释地球内部是不精确的。它只能部分地解决某些简单的问题,如何将一个复杂的、真实的地球内部展示在人们的面前,将是一项困难和长期的任务。

增强勘查技术的功能,调整投入结构。前面已经指出了勘查技术某些新的应用领域,如何在这些领域中取得实质性进展则是人们应着重思考的另一个问题。水资源的勘查就是一个紧迫的问题。世界各国对地下水勘查的投入(1991年)只占勘查总投入的0.1%(R.E.Sheriff,1995)。改变类似这样不合理的经费投入结构,可促进相应方向技术的发展。

中国地质大学都有哪些专业呢?

1、地质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地质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在地矿、冶金、建材、石油、煤炭、材料、环境、基础工程、旅游开发从事技术开发与技术管理工作以及在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地质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地质调查与勘探的室内、外工作方法,具有对矿床地质、矿床分布规律等综合分析和研究的初步能力,能在资源勘查、开发(开采)与管理等领域从事固体、液体、气体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3、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的科学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4、土木工程专业

专业介绍:一般的土木工作项目包括:道路、水务、渠务、防洪工程及交通等。过去曾经将一切非军事用途的民用工程项目,归类入本类,但随着工程科学日益广阔,不少原来属于土木工程范围的内容都已经独立成科。

5、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地质学、应用地球物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在资源勘查、工程勘察、管理等单位从事各类资源勘查与评价、管理及工程勘察、设计、施工与监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6、地质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地质工程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大多数都充实到生产、科研的第一线,少部分人进入到比较高的层次就读研究生,部分人进入到科研院所。按照人才服务领域的不同就应制订不同的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切实实施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多样性的要求。

7、地球物理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数理基础和较系统的地球物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或相关的技术和行政部门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8、地球化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地球化学和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学校从事地球化学研究或教学工作,在资源、能源、材料、环境、基础工程等方面从事生产、测试、技术管理等工作以及在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科学研究

学校在地质学、矿产资源能源、地质工程、地球物理、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地理信息系统与测绘、材料科学与化学、经济与管理等研究领域具有特色和优势,取得一批重要成果。

2010年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8项,获“中国科学十大进展”1项、“十大地质科技进展”2项、“十大地质找矿成果”2项。

科睿唯安(原汤森路透)“高被引科学家”5人,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9人,入选ESI高被引论文作者61人。学校主办的《地球科学》(中文版)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EICompendex收录,《地球科学学刊》(英文版)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SCIE收录,《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进入CSSCI。

以上内容参考 中国地质大学官网-学校简介


文章名称:GIS与勘查技术与工程 gis与测绘学
网站网址:http://azwzsj.com/article/doesep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