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语言消息队列手动确认 go语言开发的消息队列

Go语言使用NSQ消息队列

重点提示:

创新互联制作网站网页找三站合一网站制作公司,专注于网页设计,网站建设、成都做网站,网站设计,企业网站搭建,网站开发,建网站业务,680元做网站,已为成百上千家服务,创新互联网站建设将一如既往的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最优质的网站建设、网络营销推广服务!

这样我们就启动了一个 nsqd 的实例

编写一个消息生产者

nsq_single_product.go

编写一个消息消费者

nsq_single_consumer.go

添加第一个实例

添加第二个实例

消息生产者

nsq_cluster_product.go

消息消费者

nsq_cluster_consumer.go

golang使用Nsq

1. 介绍

最近在研究一些消息中间件,常用的MQ如RabbitMQ,ActiveMQ,Kafka等。NSQ是一个基于Go语言的分布式实时消息平台,它基于MIT开源协议发布,由bitly公司开源出来的一款简单易用的消息中间件。

官方和第三方还为NSQ开发了众多客户端功能库,如官方提供的基于HTTP的nsqd、Go客户端go-nsq、Python客户端pynsq、基于Node.js的JavaScript客户端nsqjs、异步C客户端libnsq、Java客户端nsq-java以及基于各种语言的众多第三方客户端功能库。

1.1 Features

1). Distributed

NSQ提供了分布式的,去中心化,且没有单点故障的拓扑结构,稳定的消息传输发布保障,能够具有高容错和HA(高可用)特性。

2). Scalable易于扩展

NSQ支持水平扩展,没有中心化的brokers。内置的发现服务简化了在集群中增加节点。同时支持pub-sub和load-balanced 的消息分发。

3). Ops Friendly

NSQ非常容易配置和部署,生来就绑定了一个管理界面。二进制包没有运行时依赖。官方有Docker image。

4.Integrated高度集成

官方的 Go 和 Python库都有提供。而且为大多数语言提供了库。

1.2 组件

1.3 拓扑结构

NSQ推荐通过他们相应的nsqd实例使用协同定位发布者,这意味着即使面对网络分区,消息也会被保存在本地,直到它们被一个消费者读取。更重要的是,发布者不必去发现其他的nsqd节点,他们总是可以向本地实例发布消息。

NSQ

首先,一个发布者向它的本地nsqd发送消息,要做到这点,首先要先打开一个连接,然后发送一个包含topic和消息主体的发布命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消息发布到事件topic上以分散到我们不同的worker中。

事件topic会复制这些消息并且在每一个连接topic的channel上进行排队,在我们的案例中,有三个channel,它们其中之一作为档案channel。消费者会获取这些消息并且上传到S3。

nsqd

每个channel的消息都会进行排队,直到一个worker把他们消费,如果此队列超出了内存限制,消息将会被写入到磁盘中。Nsqd节点首先会向nsqlookup广播他们的位置信息,一旦它们注册成功,worker将会从nsqlookup服务器节点上发现所有包含事件topic的nsqd节点。

nsqlookupd

2. Internals

2.1 消息传递担保

1)客户表示已经准备好接收消息

2)NSQ 发送一条消息,并暂时将数据存储在本地(在 re-queue 或 timeout)

3)客户端回复 FIN(结束)或 REQ(重新排队)分别指示成功或失败。如果客户端没有回复, NSQ 会在设定的时间超时,自动重新排队消息

这确保了消息丢失唯一可能的情况是不正常结束 nsqd 进程。在这种情况下,这是在内存中的任何信息(或任何缓冲未刷新到磁盘)都将丢失。

如何防止消息丢失是最重要的,即使是这个意外情况可以得到缓解。一种解决方案是构成冗余 nsqd对(在不同的主机上)接收消息的相同部分的副本。因为你实现的消费者是幂等的,以两倍时间处理这些消息不会对下游造成影响,并使得系统能够承受任何单一节点故障而不会丢失信息。

2.2 简化配置和管理

单个 nsqd 实例被设计成可以同时处理多个数据流。流被称为“话题”和话题有 1 个或多个“通道”。每个通道都接收到一个话题中所有消息的拷贝。在实践中,一个通道映射到下行服务消费一个话题。

在更底的层面,每个 nsqd 有一个与 nsqlookupd 的长期 TCP 连接,定期推动其状态。这个数据被 nsqlookupd 用于给消费者通知 nsqd 地址。对于消费者来说,一个暴露的 HTTP /lookup 接口用于轮询。为话题引入一个新的消费者,只需启动一个配置了 nsqlookup 实例地址的 NSQ 客户端。无需为添加任何新的消费者或生产者更改配置,大大降低了开销和复杂性。

2.3 消除单点故障

NSQ被设计以分布的方式被使用。nsqd 客户端(通过 TCP )连接到指定话题的所有生产者实例。没有中间人,没有消息代理,也没有单点故障。

这种拓扑结构消除单链,聚合,反馈。相反,你的消费者直接访问所有生产者。从技术上讲,哪个客户端连接到哪个 NSQ 不重要,只要有足够的消费者连接到所有生产者,以满足大量的消息,保证所有东西最终将被处理。对于 nsqlookupd,高可用性是通过运行多个实例来实现。他们不直接相互通信和数据被认为是最终一致。消费者轮询所有的配置的 nsqlookupd 实例和合并 response。失败的,无法访问的,或以其他方式故障的节点不会让系统陷于停顿。

2.4 效率

对于数据的协议,通过推送数据到客户端最大限度地提高性能和吞吐量的,而不是等待客户端拉数据。这个概念,称之为 RDY 状态,基本上是客户端流量控制的一种形式。

efficiency

2.5 心跳和超时

组合应用级别的心跳和 RDY 状态,避免头阻塞现象,也可能使心跳无用(即,如果消费者是在后面的处理消息流的接收缓冲区中,操作系统将被填满,堵心跳)为了保证进度,所有的网络 IO 时间上限势必与配置的心跳间隔相关联。这意味着,你可以从字面上拔掉之间的网络连接 nsqd 和消费者,它会检测并正确处理错误。当检测到一个致命错误,客户端连接被强制关闭。在传输中的消息会超时而重新排队等待传递到另一个消费者。最后,错误会被记录并累计到各种内部指标。

2.6 分布式

因为NSQ没有在守护程序之间共享信息,所以它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分布式操作而生。个别的机器可以随便宕机随便启动而不会影响到系统的其余部分,消息发布者可以在本地发布,即使面对网络分区。

这种“分布式优先”的设计理念意味着NSQ基本上可以永远不断地扩展,需要更高的吞吐量?那就添加更多的nsqd吧。唯一的共享状态就是保存在lookup节点上,甚至它们不需要全局视图,配置某些nsqd注册到某些lookup节点上这是很简单的配置,唯一关键的地方就是消费者可以通过lookup节点获取所有完整的节点集。清晰的故障事件——NSQ在组件内建立了一套明确关于可能导致故障的的故障权衡机制,这对消息传递和恢复都有意义。虽然它们可能不像Kafka系统那样提供严格的保证级别,但NSQ简单的操作使故障情况非常明显。

2.7 no replication

不像其他的队列组件,NSQ并没有提供任何形式的复制和集群,也正是这点让它能够如此简单地运行,但它确实对于一些高保证性高可靠性的消息发布没有足够的保证。我们可以通过降低文件同步的时间来部分避免,只需通过一个标志配置,通过EBS支持我们的队列。但是这样仍然存在一个消息被发布后马上死亡,丢失了有效的写入的情况。

2.8 没有严格的顺序

虽然Kafka由一个有序的日志构成,但NSQ不是。消息可以在任何时间以任何顺序进入队列。在我们使用的案例中,这通常没有关系,因为所有的数据都被加上了时间戳,但它并不适合需要严格顺序的情况。

2.9 无数据重复删除功能

NSQ对于超时系统,它使用了心跳检测机制去测试消费者是否存活还是死亡。很多原因会导致我们的consumer无法完成心跳检测,所以在consumer中必须有一个单独的步骤确保幂等性。

3. 实践安装过程

本文将nsq集群具体的安装过程略去,大家可以自行参考官网,比较简单。这部分介绍下笔者实验的拓扑,以及nsqadmin的相关信息。

3.1 拓扑结构

topology

实验采用3台NSQD服务,2台LOOKUPD服务。

采用官方推荐的拓扑,消息发布的服务和NSQD在一台主机。一共5台机器。

NSQ基本没有配置文件,配置通过命令行指定参数。

主要命令如下:

LOOKUPD命令

NSQD命令

工具类,消费后存储到本地文件。

发布一条消息

3.2 nsqadmin

对Streams的详细信息进行查看,包括NSQD节点,具体的channel,队列中的消息数,连接数等信息。

nsqadmin

channel

列出所有的NSQD节点:

nodes

消息的统计:

msgs

lookup主机的列表:

hosts

4. 总结

NSQ基本核心就是简单性,是一个简单的队列,这意味着它很容易进行故障推理和很容易发现bug。消费者可以自行处理故障事件而不会影响系统剩下的其余部分。

事实上,简单性是我们决定使用NSQ的首要因素,这方便与我们的许多其他软件一起维护,通过引入队列使我们得到了堪称完美的表现,通过队列甚至让我们增加了几个数量级的吞吐量。越来越多的consumer需要一套严格可靠性和顺序性保障,这已经超过了NSQ提供的简单功能。

结合我们的业务系统来看,对于我们所需要传输的发票消息,相对比较敏感,无法容忍某个nsqd宕机,或者磁盘无法使用的情况,该节点堆积的消息无法找回。这是我们没有选择该消息中间件的主要原因。简单性和可靠性似乎并不能完全满足。相比Kafka,ops肩负起更多负责的运营。另一方面,它拥有一个可复制的、有序的日志可以提供给我们更好的服务。但对于其他适合NSQ的consumer,它为我们服务的相当好,我们期待着继续巩固它的坚实的基础。

Golang kafka简述和操作(sarama同步异步和消费组)

一、Kafka简述

1. 为什么需要用到消息队列

异步:对比以前的串行同步方式来说,可以在同一时间做更多的事情,提高效率;

解耦:在耦合太高的场景,多个任务要对同一个数据进行操作消费的时候,会导致一个任务的处理因为另一个任务对数据的操作变得及其复杂。

缓冲:当遇到突发大流量的时候,消息队列可以先把所有消息有序保存起来,避免直接作用于系统主体,系统主题始终以一个平稳的速率去消费这些消息。

2.为什么选择kafka呢?

这没有绝对的好坏,看个人需求来选择,我这里就抄了一段他人总结的的优缺点,可见原文

kafka的优点:

1.支持多个生产者和消费者2.支持broker的横向拓展3.副本集机制,实现数据冗余,保证数据不丢失4.通过topic将数据进行分类5.通过分批发送压缩数据的方式,减少数据传输开销,提高吞高量6.支持多种模式的消息7.基于磁盘实现数据的持久化8.高性能的处理信息,在大数据的情况下,可以保证亚秒级的消息延迟9.一个消费者可以支持多种topic的消息10.对CPU和内存的消耗比较小11.对网络开销也比较小12.支持跨数据中心的数据复制13.支持镜像集群

kafka的缺点:

1.由于是批量发送,所以数据达不到真正的实时2.对于mqtt协议不支持3.不支持物联网传感数据直接接入4.只能支持统一分区内消息有序,无法实现全局消息有序5.监控不完善,需要安装插件6.需要配合zookeeper进行元数据管理7.会丢失数据,并且不支持事务8.可能会重复消费数据,消息会乱序,可用保证一个固定的partition内部的消息是有序的,但是一个topic有多个partition的话,就不能保证有序了,需要zookeeper的支持,topic一般需要人工创建,部署和维护一般都比mq高

3. Golang 操作kafka

3.1. kafka的环境

网上有很多搭建kafka环境教程,这里就不再搭建,就展示一下kafka的环境,在kubernetes上进行的搭建,有需要的私我,可以发yaml文件

3.2. 第三方库

github.com/Shopify/sarama // kafka主要的库*github.com/bsm/sarama-cluster // kafka消费组

3.3. 消费者

单个消费者

funcconsumer(){varwg sync.WaitGroup  consumer, err := sarama.NewConsumer([]string{"172.20.3.13:30901"},nil)iferr !=nil{      fmt.Println("Failed to start consumer: %s", err)return}  partitionList, err := consumer.Partitions("test0")//获得该topic所有的分区iferr !=nil{      fmt.Println("Failed to get the list of partition:, ", err)return}forpartition :=rangepartitionList {      pc, err := consumer.ConsumePartition("test0",int32(partition), sarama.OffsetNewest)iferr !=nil{        fmt.Println("Failed to start consumer for partition %d: %s\n", partition, err)return}      wg.Add(1)gofunc(sarama.PartitionConsumer){//为每个分区开一个go协程去取值formsg :=rangepc.Messages() {//阻塞直到有值发送过来,然后再继续等待fmt.Printf("Partition:%d, Offset:%d, key:%s, value:%s\n", msg.Partition, msg.Offset,string(msg.Key),string(msg.Value))        }deferpc.AsyncClose()        wg.Done()      }(pc)  }  wg.Wait()}funcmain(){  consumer()}

消费组

funcconsumerCluster(){  groupID :="group-1"config := cluster.NewConfig()  config.Group.Return.Notifications =trueconfig.Consumer.Offsets.CommitInterval =1* time.Second  config.Consumer.Offsets.Initial = sarama.OffsetNewest//初始从最新的offset开始c, err := cluster.NewConsumer(strings.Split("172.20.3.13:30901",","),groupID, strings.Split("test0",","), config)iferr !=nil{      glog.Errorf("Failed open consumer: %v", err)return}deferc.Close()gofunc(c *cluster.Consumer){      errors := c.Errors()      noti := c.Notifications()for{select{caseerr := -errors:            glog.Errorln(err)case-noti:        }      }  }(c)formsg :=rangec.Messages() {      fmt.Printf("Partition:%d, Offset:%d, key:%s, value:%s\n", msg.Partition, msg.Offset,string(msg.Key),string(msg.Value))      c.MarkOffset(msg,"")//MarkOffset 并不是实时写入kafka,有可能在程序crash时丢掉未提交的offset}}funcmain(){goconsumerCluster()}

3.4. 生产者

同步生产者

packagemainimport("fmt""github.com/Shopify/sarama")funcmain(){  config := sarama.NewConfig()  config.Producer.RequiredAcks = sarama.WaitForAll//赋值为-1:这意味着producer在follower副本确认接收到数据后才算一次发送完成。config.Producer.Partitioner = sarama.NewRandomPartitioner//写到随机分区中,默认设置8个分区config.Producer.Return.Successes =truemsg := sarama.ProducerMessage{}  msg.Topic =`test0`msg.Value = sarama.StringEncoder("Hello World!")  client, err := sarama.NewSyncProducer([]string{"172.20.3.13:30901"}, config)iferr !=nil{      fmt.Println("producer close err, ", err)return}deferclient.Close()  pid, offset, err := client.SendMessage(msg)iferr !=nil{      fmt.Println("send message failed, ", err)return}  fmt.Printf("分区ID:%v, offset:%v \n", pid, offset)}

异步生产者

funcasyncProducer(){  config := sarama.NewConfig()  config.Producer.Return.Successes =true//必须有这个选项config.Producer.Timeout =5* time.Second  p, err := sarama.NewAsyncProducer(strings.Split("172.20.3.13:30901",","), config)deferp.Close()iferr !=nil{return}//这个部分一定要写,不然通道会被堵塞gofunc(p sarama.AsyncProducer){      errors := p.Errors()      success := p.Successes()for{select{caseerr := -errors:iferr !=nil{              glog.Errorln(err)            }case-success:        }      }  }(p)for{      v :="async: "+ strconv.Itoa(rand.New(rand.NewSource(time.Now().UnixNano())).Intn(10000))      fmt.Fprintln(os.Stdout, v)      msg := sarama.ProducerMessage{        Topic: topics,        Value: sarama.ByteEncoder(v),      }      p.Input() - msg      time.Sleep(time.Second *1)  }}funcmain(){goasyncProducer()select{      }}

3.5. 结果展示-

同步生产打印:

分区ID:0,offset:90

消费打印:

Partition:0,Offset:90,key:,value:Hello World!

异步生产打印:

async:7272async:7616async:998

消费打印:

Partition:0,Offset:91,key:,value:async:7272Partition:0,Offset:92,key:,value:async:7616Partition:0,Offset:93,key:,value:async:998

soulcoder——消息队列知识总结(偏向于 Kafka)

[toc]

分析一个消息队列主要从这几个点出来。

在后半部分主要分析了 kafka 对以上几点的保证。

详见下文分析重点分析。

事务支持方面,ONS/RocketMQ较为优秀,但是不支持消息批量操作, 不保证消息至少被消费一次.

Kafka提供完全分布式架构, 并有replica机制, 拥有较高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理论上支持消息无限堆积, 支持批量操作, 消费者采用Pull方式获取消息, 消息有序, 通过控制能够保证所有消息被消费且仅被消费一次. 但是官方提供的运维工具不友好,开源社区的运维工具支持的版本一般落后于最新版本的Kafka.

目前使用的MNS服务,拥有HTTP REST API, 使用简单, 数据可靠性高, 但是不保证消息有序,不能回溯数据.

RabbitMQ为重量级消息系统, 支持多协议(很多协议是目前业务用不到的), 但是不支持回溯数据, master挂掉之后, 需要手动从slave恢复, 可用性略逊一筹.

以rcoketMQ为例,他的集群就有

第一眼看到这个图,就觉得和kafka好像,只是NameServer集群,在kafka中是用zookeeper代替,都是用来保存和发现master和slave用的。

通信过程如下:

Producer 与 NameServer集群中的其中一个节点(随机选择)建立长连接,定期从 NameServer 获取 Topic 路由信息,并向提供 Topic 服务的 Broker Master 建立长连接,且定时向 Broker 发送心跳。

Producer 只能将消息发送到 Broker master,但是 Consumer 则不一样,它同时和提供 Topic 服务的 Master 和 Slave建立长连接,既可以从 Broker Master 订阅消息,也可以从 Broker Slave 订阅消息。

那么kafka呢?

为了对比说明直接上kafka的拓补架构图

如上图所示,一个典型的Kafka集群中包含若干Producer(可以是web前端产生的Page View,或者是服务器日志,系统CPU、Memory等),若干broker(Kafka支持水平扩展,一般broker数量越多,集群吞吐率越高),若干Consumer Group,以及一个Zookeeper集群。Kafka通过Zookeeper管理集群配置,选举leader,以及在Consumer Group发生变化时进行rebalance。Producer使用push模式将消息发布到broker,Consumer使用pull模式从broker订阅并消费消息。

最骚的一个操作,消费者业务自己去保证幂等性。

换一个说法,如何保证消息队列的幂等性?

另外说一点,幂等性的保证需要在一次请求中所有链路都是幂等的,再能最终保证这次请求的幂等,比如前段按钮点击两次,后端认为都是这是两次不同的请求,当然处理成两次请求,所以说一个请求的幂等性,需要全局的幂等才能保证。

其实无论是哪种消息队列,造成重复消费原因其实都是类似的。正常情况下,消费者在消费消息时候,消费完毕后,会发送一个确认信息给消息队列,消息队列就知道该消息被消费了,就会将该消息从消息队列中删除。只是不同的消息队列发送的确认信息形式不同。

例如RabbitMQ是发送一个ACK确认消息,RocketMQ是返回一个CONSUME_SUCCESS成功标志,kafka实际上有个offset的概念,简单说一下(后续详细解释),就是每一个消息都有一个offset,kafka消费过消息后,需要提交offset,让消息队列知道自己已经消费过了。

那造成重复消费的原因?,就是因为网络传输等等故障,确认信息没有传送到消息队列,导致消息队列不知道自己已经消费过该消息了,再次将该消息分发给其他的消费者。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针对业务场景来答分以下几点

其实这个可靠性传输,每种MQ都要从三个角度来分析:生产者弄丢数据、消息队列弄丢数据、消费者弄丢数据。

从生产者弄丢数据这个角度来看,RabbitMQ提供transaction和confirm模式来确保生产者不丢消息。

transaction(事物机制)机制就是说,发送消息前,开启事物(channel.txSelect()),然后发送消息,如果发送过程中出现什么异常,事物就会回滚(channel.txRollback()),如果发送成功则提交事物(channel.txCommit())。然而缺点就是吞吐量下降了。

生产上用confirm模式的居多。一旦channel进入confirm模式,所有在该信道上面发布的消息都将会被指派一个唯一的ID(从1开始),一旦消息被投递到所有匹配的队列之后,rabbitMQ就会发送一个Ack给生产者(包含消息的唯一ID),这就使得生产者知道消息已经正确到达目的队列了.如果rabiitMQ没能处理该消息,则会发送一个Nack消息给你,你可以进行重试操作。

简单来讲 confirm模式就是生产者发送请求,到了消息队列,消息队列会回复一个消息收到的应答,如果没收到,生产者开始重试。

处理消息队列丢数据的情况,一般是开启持久化磁盘的配置。这个持久化配置可以和confirm机制配合使用,你可以在消息持久化磁盘后,再给生产者发送一个Ack信号。这样,如果消息持久化磁盘之前,rabbitMQ阵亡了,那么生产者收不到Ack信号,生产者会自动重发。

消费者丢数据一般是因为采用了自动确认消息模式。这种模式下,消费者会自动确认收到信息。这时rahbitMQ会立即将消息删除,这种情况下如果消费者出现异常而没能处理该消息(但是消息队列那边已经认为消息被消费了),就会丢失该消息。

至于解决方案,采用手动确认消息即可。

kafka为例

Producer在发布消息到某个Partition时,先通过ZooKeeper找到该Partition的Leader,然后无论该Topic的Replication Factor为多少(也即该Partition有多少个Replica),Producer只将该消息发送到该Partition的Leader。Leader会将该消息写入其本地Log。每个Follower都从Leader中pull数据。

在kafka生产中,基本都有一个leader和多个follwer。follwer会去同步leader的信息。因此,为了避免生产者丢数据,做如下两点配置

针对消息队列丢数据的情况,无外乎就是,数据还没同步,leader就挂了,这时zookpeer会将其他的follwer切换为leader,那数据就丢失了。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做两个配置。

这种情况一般是自动提交了offset,然后你处理程序过程中挂了。kafka以为你处理好了。再强调一次offset是干嘛的。

offset:指的是kafka的topic中的每个消费组消费的下标。简单的来说就是一条消息对应一个offset下标,每次消费数据的时候如果提交offset,那么下次消费就会从提交的offset加一那里开始消费。

比如一个topic中有100条数据,我消费了50条并且提交了,那么此时的kafka服务端记录提交的offset就是49(offset从0开始),那么下次消费的时候offset就从50开始消费。

针对这个问题,通过某种算法,将需要保持先后顺序的消息放到同一个消息队列中(kafka中就是partition,rabbitMq中就是queue)。然后只用一个消费者去消费该队列。

有的人会问:那如果为了吞吐量,有多个消费者去消费怎么办?

简单来说消息的时序性也可以通过错误重试来解决。

比如我们有一个微博的操作,发微博、写评论、删除微博,这三个异步操作。如果是这样一个业务场景,那只要重试就行。比如你一个消费者先执行了写评论的操作,但是这时候,微博都还没发,写评论一定是失败的,等一段时间。等另一个消费者,先执行写评论的操作后,再执行,就可以成功。

总之,针对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保证入队有序就行,出队以后的顺序交给消费者自己去保证,没有固定套路。

为了做到水平扩展,一个topic实际是由多个partition组成的,遇到瓶颈时,可以通过增加partition的数量来进行横向扩容。

单个parition内是保证消息有序。

订阅topic是以一个消费组来订阅的,一个消费组里面可以有多个消费者。

同一个消费组中的两个消费者,只能消费一个partition。

换句话来说,就是一个partition,只能被消费组里的一个消费者消费,但是可以同时被多个消费组消费。

如果消费组内的消费者如果比partition多的话,那么就会有个别消费者一直空闲。

kafka api 提供了很多功能比如

生产者能指定 topic 和 Partition 来投递消息,并且还有延迟消息,事务消息等等,详见下面的 api 文档

这个是 api 的中文文档

Kakfa Broker集群受Zookeeper管理。

这里先说下

关于partition的分配,还有leader的选举,总得有个执行者。在kafka中,这个执行者就叫controller。kafka使用zk在broker中选出一个controller,用于partition分配和leader选举。

所有的Kafka Broker节点一起去Zookeeper上注册一个临时节点,并且只有一个Kafka Broker会注册成功,其他的都会失败,所以这个成功在Zookeeper上注册临时节点的这个Kafka Broker会成为 Kafka Broker Controller ,其他的Kafka broker叫 Kafka Broker follower 。(这个过程叫Controller在ZooKeeper注册Watch)。

这个Controller会监听其他的Kafka Broker的所有信息,如果这个kafka broker controller宕机了,在zookeeper上面的那个临时节点就会消失,此时所有的kafka broker又会一起去Zookeeper上注册一个临时节点。

Kafka提供3种消息传输一致性语义:最多1次,最少1次,恰好1次。

最少1次(at most once):可能会重传数据,有可能出现数据被重复处理的情况;

最多1次(at least once):可能会出现数据丢失情况;

恰好1次(Exactly once):并不是指真正只传输1次,只不过有一个机制。确保不会出现“数据被重复处理”和“数据丢失”的情况。

操作系统本身有一层缓存,叫做page cache,是在内存里的缓存,我们也可以称之为os cache,意思就是操作系统自己管理的缓存。

每新写一条消息,kafka就是在对应的文件append写,所以性能非常高。

我觉得的靠的是这两个参数

这篇主要从生产和消费的角度详细给出的过程

golang实现本地延迟队列

有个服务会大量使用延迟消息,进行事件处理。随着业务量不断上涨。在晚间、节假日等流量高峰期消息延迟消息队列限流会导致事件丢失,影响业务。与下游沟通后给上调到了最大限流值,问题依然存在,于是决定自己搞一套降级方案。

下游服务触发限流时,能降级部分流量到本地延迟队列,把业务损失降到最低。

本地延迟队列承接部分mq流量

流程如下:

1. 使用zset 存储延迟消息,其中:score为执行时间,value为消息体

2. 启动协程轮询zset,获取score最小的10条数据,协程执行间隔时间xs

如果最小分值小于等于当前时间戳,则发送消息

若最小分值大于当前时间戳,sleep等待执行

需要对key进行hash,打散到多个分片中,避免大key和热key问题,官方大key定义

因此,需保证每个key中value数量n5000,单个value大小不超过 10240/n kb

假设承接10w qps,如何处理?

10w qps延迟120s时,最开始消息队列会积累100000*120=12000000条消息

假如每条消息大小500b,需占用存储6000000kb = 6000Mb = 6GB

为避免大key问题,每个zset存放4000个元素,需要哈希到3000(3000是key的数量,可配置)个zset中。

整个集群假设500台实例,每个处理qps平均在200左右。

单实例消费能力计算:

遍历每个zset,针对每个zset起goroutine处理,此示例中需要 起3000个

但是每秒能处理成功的只有200个,其他都在空跑

综上:

将redis key分片数n和每次处理的消息数m进行动态配置,便于调整

当流量上涨时,调大分片数n和单实例单分片并发数m即可,假如消费间隔200ms,集群处理能力为n*m*5 qps

n = (qps * 120) / 4000

若qps=q,则计算公式如下

zadd = q

zRange = 500 * 5 * n / 500

zRemove = q

setNx = 500 * 5 * n

若10w qps,则

读qps = 15000 + 500*3000*5 =7515000,写 20w

pros

redis 读写性能好,可支持较大并发量,zrange可直接取出到达执行时间的消息

cons

redis 大key问题导致对数据量有一定的限制

分片数量扩缩容会漏消费,会导致事件丢失,业务有损

key分片数量过多时,redis读写压力较大

机器资源浪费,3000个协程,单实例同一秒只有200个针对处理,其他都在空跑

流程如下:

使用带缓冲的channel来实现延迟队列,channel中存放的数据为消息体(包括执行时间),channel能保证先进先出

从channel中取出数据后,判断是否到达执行时间

到达,同步发送mq

未到达,sleep 剩余执行时间,然后再次执行

从channel读出的数据如果未到达执行时间,无法再次放入channel中,需要协程sleep(执行时间-当前时间)

10w qps延迟120s时,最开始消息队列会积累100000*120=12000000条消息,假设每条消息大小500b,需要6G存储空间

channel 大小 = (qps*120)/ c , c=集群实例数,c=500 = channel大小为24000,占用12M内存

要处理10w qps,分摊到每个机器的处理速度为 100000/500 = 200,假设单协程处理10qps,开20个即可。

pros:

本地存储,相比redis,读写速度更快;协程数量少,开销低;资源利用率较方案一高

cons:

稳定性不如redis,实例故障可能导致数据丢失;worker池和channel扩缩容依赖服务重启,成本高速度慢

综上,我们以10w qps为例,对比两种方案在以下指标差异,选择方案二。

附上demo


网站标题:go语言消息队列手动确认 go语言开发的消息队列
本文路径:http://azwzsj.com/article/docich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