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网络安全建设方案研究
近几年,随着新兴ICT业务的发展,网络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网络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相继出台,让安全合规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刚性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应做到“三同步”,即“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营”,将网络安全防护融入到规划、可研、设计、建设、验收、备案变更、维护评估、整改加固、退网的全过程,实现网络安全防护工作规范化、流程化、常态化。
创新互联公司专注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互联网综合服务,包含不限于网站设计制作、网站建设、开原网络推广、小程序制作、开原网络营销、开原企业策划、开原品牌公关、搜索引擎seo、人物专访、企业宣传片、企业代运营等,从售前售中售后,我们都将竭诚为您服务,您的肯定,是我们大的嘉奖;创新互联公司为所有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开原建站搭建服务,24小时服务热线:13518219792,官方网址:www.cdcxhl.com企业数字化转型以及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移动支付等新业态带动了数据中心的发展,在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及“东数西算”节点布局的推动下,数据资源的安全越来越重要。因此,数据中心的安全需要从场景出发,与5G、云、网、算力等要素充分融合,提供综合化、创新性解决方案。同时,“新基建”上云扩大了数据中心的安全边界,应根据用户需求提出整体解决方案,主动防御。
本文在研究数据中心等级保护2.0(简称等保2.0)建设及IDC/ISP系统对IDC出口带宽全覆盖的基础上,重点描述了数据中心安全部署位置、部署架构选择以及IDC/ISP系统存储设备的优化,将研究的成果应用到了大型数据中心安全能力的建设,经过测试,该方案能有效提升数据中心安全能力。
数据中心安全能力需求
等级保护2.0对数据中心安全能力提出要求
为适应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及工业控制等新技术的安全需求,国家适时出台了等保2.0的建设体系。等保2.0的要求包括安全物理环境、安全通信网络、安全区域边界、安全计算环境及安全管理中心5个方面。绵阳电信机房物理安全一般在机房建设初期进行了考虑,安全相关制度需在数据中心投入使用时制定,相关安全配套建设需要与网络建设做到“三同步”,根据安全通信网络、安全区域边界以及安全计算环境的需求配置安全设备。
IDC/ISP互联网信安系统要求
目前IDC/ISP系统均已实现100%覆盖IDC,具备数据安全功能,可对数据泄露、跨境流动、网络攻击、恶意程序、网络异常等行为进行监测溯源和处理。
现有IDC/ISP系统随着链路容量的扩大,EU系统存在资源利用率不高、对云业务安全监测能力不足等问题。CU系统因逐年扩容建设成本较高,需考虑通过存算分离技术来实现资源按需扩展,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降本增效。
黑洞路由传递需求
大型IDC设置有专门的IDC出口路由器,在网络边界做汇总回程路由的时候有些网段不在内网中,但是又包含在汇总后的网段中,这些路由通过缺省路由进行转发,能根据默认路由又回到原来的路由器,这就形成了环路,影响路由器的处理效率。因此,面向IDC出口的黑洞路由传递是在大型数据中心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数据中心安全建设方案分析
数据中心安全能力建设既要对IDC和互联网专线用户等提供安全防护能力,也要对内外运营商自有系统和网络提供安全防护能力。
安全能力池部署位置选择
从安全原子能力的实现方式来看,可以将安全能力分为流量型和非流量型安全原子能力,以实现安全防护。流量型一般包括网关类安全能力及镜像类安全能力,网关类通过VPN/PBR/VxLAN/SRv6等技术,将流量牵引至安全能力池内,流量经过处理后再回注被防护对象,此类安全能力与业务流量相关,时延要求较低。镜像类将访问流量镜像至安全资源池内进行分析,并将结果反馈至安全管理系统。
非流量型安全能力要求IP可达即可,安全原子能力只需与被防护目标网络IP可达,对时延要求比流量型的要求更低。
根据以上安全能力的分类,安全能力的部署位置有两种选择,即通过集中和近源部署实现安全防护。集中部署可以构建统一的安全能力池,安全能力资源共建共享,集约化建设运营。近源部署则是将部分安全能力在防护目标的近源侧进行本地化部署,下沉至IDC机房,作为安全能力池的延伸,经由安全管理平台统一管理,通过近源流量牵引实现安全防护。
如图1所示,数据中心因用户访问的时延敏感性,宜选用近源侧部署方式,根据数据中心规模的大小,可分为3种部署方式:一是安全能力下沉至IDC机房;二是按城域网进行集约部署;三是以省为单位集中部署。3种部署方式对比如表1所示。
图1 数据中心安全能力池部署方式
表1 IDC安全能力池三种部署方式对比
安全能力池架构选择
在安全能力组网架构选择上,传统的安全设备以串式为主,此种方案能较好地对数据流进行安全能力处理,组网简单,串式安全能力组网如图2所示。
图2 传统串式安全能力架构
此组网架构存在一个弊端,即串式安全架构安全能力池可扩展性差,单台设备故障影响整体的安全能力,所有流量流经所有安全设备,安全设备间紧耦合。针对传统安全架构遇到的挑战,F5借助强大的全栈安全服务引擎,推出了SSLO,即SSL可视化与智能编排解决方案,可以做到安全能力资源池动态扩展、精分流量编排、设备故障快速隔离、安全设备灰度发布、以安全业务服务为调度核心。借鉴F5 SSLO安全架构编排理念,采用基于园区汇聚并行安全架构部署方式,可以完成数据中心的安全能力部署。3种安全架构部署方式对比如表2所示。
表2 安全能力池架构部署方式对比
大数据园区安全建设方案
随着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提出及“东数西算”工程的启动,运营商纷纷在八大枢纽节点进行数据中心的建设,以某运营商在河北周边数据中心建设为例,一期建设3栋数据中心大楼,启用6000机架,考虑到建设初期IDC流量小,按单机架流量150Mbit/s、DCSW出口带宽利用率65%进行扩容,通过计算可得DCSW出口带宽达到1400G。在以上测算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数据中心安全能力的建设,某运营商大数据园区安全能力建设包括安全配套建设及国家监管IDC/ISP系统的建设。
●大数据园区安全配套建设方案
安全能力分别满足流量型及非流量型的需求,流量型安全能力下沉至IDC园区,在园区内安全能力建设时,采用由其中一栋IDC机楼承接安全能力池的建设,其它机楼安全能力通过IP可达方式牵引至安全能力池进行部署。根据等保2.0的要求以及IDC园区自身路由安全的需求,安全能力池按需部署防火墙、IPS、DNS反解析、Web防挂马、APT、WAF、漏洞扫描、基线扫描、双提升测试服务器以及黑洞路由传递等10项安全原子能力。非流量型云安全自服务借助统一的安全能力部署方式,利用原有城域网的安全能力进行建设。
在部署架构的选择上,借鉴F5 SSLO安全架构编排理念,安全能力设备集中部署在园区汇聚交换机侧,每台设备均双上行至汇聚交换机,既保证了链路安全,又做到了安全资源池可动态扩展、设备故障快速隔离、降低业务时延、高效支撑业务发展。大型IDC安全能力池部署如图3所示。
图3 大型IDC安全能力池部署
●IDC/ISP系统优化方案
根据IDC/ISP系统建设要求,需对DCSW出口带宽进行100%覆盖。依据IDC/ISP系统EU及CU存储的计算模型,总体存储新增需求达到8022TB。EU采用分散部署的方式,分别在每栋机楼部署。CU采用集中部署方式,放置于其中一栋IDC机楼。在CU系统建设中,存储容量建设随着网络带宽的扩容,每年的扩容量增长较快,目前常用的存储方式为分布式存储,存储容量为120TB(2U)。针对ID冷存储型服务器常见的单台设备容量为288T(4U),两种建设方式对比如表3所示。
表3 CU两种建设方式对比
综合对比冷存储型服务器及分布式存储服务器,冷存储服务器投资小、占用机架少,因此选用冷存储服务器进行CU系统建设,可以实现降本增效。该方案应用于某运营商在大数据园区安全能力的建设,经测试,可达到数据中心的防护要求,对数据中心安全能力的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新闻名称:数据中心网络安全建设方案研究
转载来于:http://azwzsj.com/article/djeg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