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命令分区调整 linux 分区大小调整
linux 系统安装好后,如何调整分区
第一种:Linux标准分区,至少需要swap,boot分区和 / 分区,boot是系统的引导分区,/ 分区下还可以细分为/home, /usr, /var 等等。如果是初学入门,建议你就分一个boot分区,给boot分区500M就可以了,一个swap分区,大小为内存的两倍,其他都给跟分区,多熟悉一下linux的分区。 另外一种:LV 叫做逻辑卷,这个中分区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动态增加磁盘分区的大小,在不重启系统的情况下可以增加磁盘分区的大小。 若是初学者,还是用标准分区多熟悉熟悉再说。
为康巴什等地区用户提供了全套网页设计制作服务,及康巴什网站建设行业解决方案。主营业务为网站设计、成都做网站、康巴什网站设计,以传统方式定制建设网站,并提供域名空间备案等一条龙服务,秉承以专业、用心的态度为用户提供真诚的服务。我们深信只要达到每一位用户的要求,就会得到认可,从而选择与我们长期合作。这样,我们也可以走得更远!
【学了就忘Linux文件系统管理】— 10.parted命令分区(二)
命令: print [devices|free|list,all|NUMBER] :使用 print 命令可以查看分区表信息,包括硬盘参数,硬盘大小,扇区大小,分区表类型和分区信息。
结果如下:
可以看到 sdb 硬盘大小是21,5GB,文件系统是 msdos ( msdos 文件系统是windows下的文件系统,在 parted 命令交互中就是表示MBR分区表)。
把硬盘由MBR分区表,改成GPT分区表,使用的命令如下:
mklabel,mktable LABEL-TYPE :创建新的磁盘卷标(分区表)。
(如果要由GPT分区表改成MBR分区表,命令为 mklabel msdos )
我们在查看一下当前硬盘分区表情况
可以看到分区表已经变成GPT分区表,并且之前硬盘的分区信息已经没有了。
之后 quit 退出 parted 命令交互,执行 reboot 命令重启计算机。
重启完计算机才能执行之后的操作。(不重启后续操作是无法完成的)
因为修改过了分区表,所以 /dev/sdb 硬盘中的所有数据都消失了,所以我们可以重新对这块硬盘分区了。
执行 parted 命令,进入硬盘分区。
执行分区命令,对硬盘进行分区,命令如下:
mkpart PART-TYPE [FS-TYPE] START END :创建一个分区。
查看硬盘的分区情况
已显示刚刚创建好的分区disk1。因为没有格式化,所以 File system:文件系统类型 是空着的。
分区分完了,我们还需要对分区进行格式化。不过我们已经知道如果使用 parted 交互命令格式化的话,只能格式化成 ext2 文件系统。我们这里是要演示下 parted 命令的格式化方法。
parted 交互命令的格式化命令为 mkfs ,命令如下:
mkfs NUMBER FS-TYPE :在分区上建立文件系统。
再查看硬盘的分区情况
退出
上图提示你,如果需要让分区自动挂载,需要手动修改 etc/fstab 文件。
如果要把硬盘格式化成 ext4 文件系统,需要执行 mkfs 命令,重新对硬盘进行格式化。(注意不是 parted 交互命令中的 mkfs 命令,而是系统命令 mkfs )!
执行 [root@localhost ~] # mkfs -t ext4 /dev/sdb1
将 sdb1 分区格式化为 ext4 文件系统之后,就可以进行分区的挂载了。如下图:
如果你需要开机自动挂载,手动修改 etc/fstab 文件即可。
parted 命令还有一大优势,就是可以调整分区的大小(windows中也可以实现,不过需要转换成动态磁盘,要不就需要依赖第三方工具,如硬盘分区魔术师)。起始Linux中LVM和RAID是可以支持分区调整的,不过这两种方法也可以看成是动态磁盘方法。使用 parted 命令调整分区大小要更加简单。
删除分区前提,要先把分区的自动挂载在 /etc/fstab 文件删除,然后用 umount 卸载掉分区的挂载。在执行 parted 命令的删除分区命令。
rm NUMBER :删除分区。
red hat linux 系统下如何重新划分磁盘分区
1、使用root用户登录到Linux系统。
2、右键点击计算机桌面空白处,点击“Open Teminal”,打开命令终端。
3、输入 fdisk -l 命令,查看当前系统的磁盘分区。
4、打开VMware管理客户端,右键点击要添加硬盘的虚拟机,点击“编辑设置”,编辑虚拟机的设置。
5、在虚拟机属性界面,点击“添加”—“硬盘”,添加一个新的硬盘。
6、等待虚拟机配置完成即可。
分享名称:linux命令分区调整 linux 分区大小调整
本文链接:http://azwzsj.com/article/ddohjj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