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中使用v-for时为什么不可以使用index作为key的原因-创新互联

本篇内容介绍了“vue中使用v-for时为什么不可以使用index作为key的原因”的有关知识,在实际案例的操作过程中,不少人都会遇到这样的困境,接下来就让小编带领大家学习一下如何处理这些情况吧!希望大家仔细阅读,能够学有所成!

创新互联是专业的扶沟网站建设公司,扶沟接单;提供成都网站设计、网站建设、外贸网站建设,网页设计,网站设计,建网站,PHP网站建设等专业做网站服务;采用PHP框架,可快速的进行扶沟网站开发网页制作和功能扩展;专业做搜索引擎喜爱的网站,专业的做网站团队,希望更多企业前来合作!

结论:

  • 更新DOM的时候会出现性能问题

  • 会发生一些状态bug

  • React 中的 key 也是如此

  • 如果已经了解 为什么要用key,可以通过目录直接跳到下一节。

为什么要用key?

Vue 和 React 都实现了一套虚拟DOM,使我们可以不直接操作DOM元素,只操作数据便可以重新渲染页面。而隐藏在背后的原理便是其高效的Diff算法。

Vue 和 React 的虚拟DOM的Diff算法大致相同,其核心是基于两个简单的假设:

  1. 两个相同的组件产生类似的DOM结构,不同的组件产生不同的DOM结构。

  2. 同一层级的一组节点,他们可以通过唯一的id进行区分。

基于以上这两点假设,使得虚拟DOM的Diff算法的复杂度从O(n^3)降到了O(n)。

用一张图简单说明一下:

vue中使用v-for时为什么不可以使用index作为key的原因

当页面的数据发生变化时,Diff算法只会比较同一层级的节点:

如果节点类型不同,直接干掉前面的节点,再创建并插入新的节点。

如果节点类型相同,则会重新设置该节点的属性,从而实现节点的更新。

举个栗子:

vue中使用v-for时为什么不可以使用index作为key的原因

我们希望可以在B和C之间加一个F,Diff算法默认执行起来是这样的:

vue中使用v-for时为什么不可以使用index作为key的原因

即把C更新成F,D更新成C,E更新成D,最后再插入E,这样效率不高,且性能不够好。

但是,如果使用key来给每个节点做一个唯一标识,Diff算法就可以正确的识别此节点,找到正确的位置区插入新的节点。

vue中使用v-for时为什么不可以使用index作为key的原因

总而言之,key的作用主要是为了高效的更新虚拟DOM 。另外vue中在使用相同标签名元素的过渡切换时,也会使用到key属性,其目的也是为了让vue可以区分它们,否则vue只会替换其内部属性而不会触发过渡效果。

这里,也建议尽可能在使用 v-for 时提供 key attribute,除非遍历输出的 DOM 内容非常简单。

为什么不能用index作为key?

举个栗子:

const list = [
  {
    id: 1,
    name: "Person1"
  },
  {
    id: 2,
    name: "Person2"
  },
  {
    id: 3,
    name: "Person3"
  },
  {
    id:4,
    name:"Person4"
  }
];

此时,删除 “Person4” 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我删除 “Person2” 就会出现问题。

删除前

keyidindexname
010Person1
121Person2
232Person3
343Person4

删除后

keyidindexname
010Person1
131Person3
242Person4

这个时候,除了 Person1 之外,剩下的 Person3、Person4,因为被发现与相应 key 的绑定关系有变化,所以被重新渲染,这会影响性能。
如果此时 list 的 item 是 select 的选项,其中 Person3 是选中的,这个时候 Person2 被删除了,用 index 作为 key 就会变成是 Person4 选中的了,这就产生了bug。

如果使用唯一id作为key,删除 Person2 后,剩下的元素因为与 key 的关系没有发生变化,都不会被重新渲染,从而达到提升性能的目的。此时,list 的 item 作为 select 的选项,也不会出现上面所描述的bug。

“vue中使用v-for时为什么不可以使用index作为key的原因”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果想了解更多行业相关的知识可以关注创新互联网站,小编将为大家输出更多高质量的实用文章!


当前文章:vue中使用v-for时为什么不可以使用index作为key的原因-创新互联
网页链接:http://azwzsj.com/article/cdhcdo.html